中醫(yī)古籍
  • 藍(lán)花側(cè)金盞

    拼音注音Lán Huā Cè Jīn Zhǎn別名

    藍(lán)側(cè)金盞花

    英文名Skyblue Adonis出處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行茛科植物藍(lán)冰涼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donis coerulea Maxin.

    采收和儲(chǔ)藏:6-7月花盛時(shí)采全草,洗去泥土,除去枯枝殘葉及根須,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5000m的山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原形態(tài)

    藍(lán)冰涼花,多年生草本,高3-15cm。除心皮外,全部無毛。根莖粗壯,莖直立,常在近地面處分枝,基部和下部有數(shù)個(gè)鞘狀鱗片。莖下部葉有長柄,柄長達(dá)3.2cm,基部有狹鞘;葉片輪廓長圓形、長圓狀狹卵形或狹三角形,長1-4.8cm,寬1-2cm,二至三回羽狀細(xì)裂,羽片4-6對(duì),稍互生,末回裂片狹披針形或披我狀線形,先端具短尖?;▋尚?,直徑1-2cm;萼片5-7,帶暗紫色,倒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4-6mm,先端圓;花瓣約8,藍(lán)色或淡藍(lán)色,狹倒卵形,長5.5-11mm,先端有少數(shù)小齒;雄蕊多數(shù),較萼片稍短,花絲狹線形,花藥橢圓形;心頗達(dá)20個(gè),被毛,花柱極短,瘦果,倒卵形,長約2mm,下部有疏短柔毛?;ㄆ?-7月,果期5-9月。

    性狀

    性狀鑒別,根莖粗壯,有多數(shù)細(xì)根,莖自下部分枝,無毛。葉具長柄,基部具鞘;完整葉片矩圓形或狹三角形,長1-4cm,寬約1cm,二至三回羽狀細(xì)裂,裂片4-6對(duì),卵形,具短尖,灰綠色,有的可見頂生花,直徑1-2cm;萼片帶暗紫色,無毛;花瓣約8,藍(lán)色或淡藍(lán)色,狹倒卵形,頂端有小齒。氣微,味苦。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殺蟲。主疥瘡;頑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各家論述

    《新疆常用中草藥》:全草有強(qiáng)心、利尿之效。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松葉牡丹(《植物學(xué)大辭典》),金絲杜鵑(《中國植物圖鑒》),佛甲草、打砍不死、萬年草(《南寧市藥物志》)。出處《江西民間草藥》來源為馬齒莧科植物大花馬齒莧的全草。6~9月采取。生境分布各地均有栽培。原形態(tài)......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春蓮拼音注音Bàn Chūn Lián別名半層蓮、野苞蘆來源蘭科蜻蜓蘭屬植物小花蜻蜓蘭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cck) Hara,以根入藥。春夏采收,洗凈鮮用。性味辛、苦,涼。功能......
  • 《全國中草藥匯編》:半枝蓮拼音注音Bàn Zhī Lián別名并頭草、狹葉韓信草、牙刷草、四方馬蘭英文名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來源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ta Don [S. ......
  • 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別名翻白葉樹、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來源為梧桐科翅子樹屬植物異葉翅子木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 hance,以根或莖枝入藥。全年可采,分別......
  • 《中藥大辭典》: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 Hé Yè出處《廣西中草藥》來源為梧桐科植物翻白葉樹的葉。功能主治治外傷出血。用法用量半楓荷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焙干研末撒患處。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半楓荷葉拼音注音Bàn Fē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