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藍桉

    拼音注音Lán ān別名

    洋草果、灰楊柳、玉樹油樹

    來源

    桃金娘科桉屬植物藍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以果實入藥。秋季采收,曬干。以鮮用為好。

    性味

    微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疏風解熱,抑菌消炎,防腐止癢。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氣管炎,肺炎,急、慢性腎盂腎炎,腸炎,痢疾,絲蟲?。煌庥弥螣隣C傷,蜂窩織炎,乳腺炎,癤腫,丹毒,水田皮炎,皮膚濕疹,腳癬,皮膚消毒。

    用法用量

    3~5錢(鮮品0.5~1兩),內服不宜過量;外用適量,煎水外洗。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ì Má別名紅蓖麻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種子(見“蓖麻子”)、根及葉入藥。夏秋采根及葉,分別曬干或鮮用。性味葉:甘、辛,平。有小毒。根:淡、微辛,平。功能主治葉:消腫拔毒,止癢。治瘡瘍腫毒......
  •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注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性狀干燥葉片大多破碎皺縮,完整者呈掌狀深裂,徑20~40厘米,裂片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邊有不規(guī)則鋸齒,上面綠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淡綠色,主脈掌狀,側脈羽狀,......
  • 《中國藥典》:蓖麻子拼音注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實,曬干,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性狀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0.9~1.......
  • 《中藥大辭典》:蓖麻根拼音注音Bì Má Gēn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根?;瘜W成分根含反癸烯-2-三炔-4,6,8-酸甲酯、十三烯-1-五炔-3,5,7,9,11,β-谷甾醇。性味《福建中草藥》:“淡,微溫?!肮δ苤?.....
  • 《中國藥典》:蓖麻油拼音注音Bì Má Yóu英文名OLEUM RICINI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成熟種子經榨取并精制得到的脂肪油。性狀本品為幾乎無色或微帶黃色的澄清黏稠液體;氣微;味淡而后微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