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甲豆

    拼音注音Jīn Jiǎ Dòu別名

    黃帝豆、五色豆。

    英文名Sieve Bean出處

    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本品種子如不充分烤熟,食之可引起氫氰酸中毒。又據報告,此豆味甜者無毒,而苦者有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金甲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aseolus lunatus 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摘取莢果,剝出種子,除去雜質,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為栽培。

    資源分布:河北、山東、江西、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金甲豆 一年或二年生攀援狀草本。長約4m,無毛。小葉3,頂生的小葉片卵形,長4-12cm,寬2.5-6cm,兩面近無毛,側生小葉斜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托葉三角形,基部著生??偁罨ㄐ蚰z生,長8-20cm,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小苞片卵形,綠色,有微柔毛;萼鐘狀,下面3枚萼齒呈牙齒狀,上面2枚萼齒連合至中部以上,外面被短柔毛,較小苞片長;花冠長約1cm,旗瓣腎形,翼瓣倒卵形,龍骨瓣旋卷狀;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白色長柔毛,花柱上都周圍具黃色髯毛。莢果長圓形,或鐮狀長圓形,長5-9cm,寬約2cm。種子3-4顆,腎形,扁,光滑?;ㄆ?-7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種子橢圓形而扁,或近菱形及腎形,長約12mm,寬約8.5mm,表面有輻射狀條紋,側面可見凸出的短線形種臍。質硬,破碎后子葉以達。氣微香。

    化學成分

    含糖、有機酸、三萜、甾醇、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類等多類化學成分。

    糖類: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和麥芽糖(maltose)。

    有機酸類:棕相酸(palmitic acid),亞油酸(linos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止杈酸(abscisic acid),和茉莉酮酸(jasmonic acid)。

    三萜類:環(huán)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丁酸鯨魚醇(butyrospermol),環(huán)木菠蘿烯酸(cycloartenol),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和24-甲基-9,19-環(huán)羊毛甾-24-烯-3β-醇(cycolobranol)。

    甾醇類:4a-甲基甾醇(4a-mesterol),β-谷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5-燕麥甾醇(△5-avenasterol),鈍葉甾醇obtusifoliol),禾本甾醇(gramisterol)和檸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

    蛋白質、氨基酸:a-球蛋白(a-globulin),β-球蛋白(β-globulin),清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抗 A血凝素(anti-A hemagglutinin),糖蛋白(glycoprotein),云扁豆蛋白多肽(phaseolin polypeptide)。谷氨酸(glutamic acid),精氨酸(arginine),a-氨基異丁酸(a-aminoisobutyric acid),γ-谷氨酸亮氨酸(γ-glutamylleucine),S-甲基半脫氨酸(S-methylcysteine),γ-谷氨酰-S-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S-methylcysteine)和γ-谷氨酸-S-甲基半胱氨酸亞砜(γ-glutamyl-S-methylcys- teinesulfoxyde)。

    甙類:亞麻苦甙(linamarin),百脈根甙(lotaustralin)。

    亦含生育酚(維生素E,tocopherol)。

    歸經

    肝經

    性味

    味甘;苦;性平

    注意

    本品甜者無毒,苦者有毒,須烤熟食之,以免中毒。

    功能主治

    補血;活血;消腫。主血虛;胸腹疼痛;跌打腫痛;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燉肉,6-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有補血,消腫的功用。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柏根白皮拼音注音Bǎi Gēn Bái Pí別名柏皮(《本草經集莊》),柏白皮(《別錄》)。出處《綱目》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性味《綱目》;“苦,平,無毒?!肮δ苤髦沃螤C傷?!秳e錄》:“主火灼爛瘡,長毛發(fā)?!坝?.....
  • 《中藥大辭典》:柏脂拼音注音Bǎi Zhī別名柏油(《綱目拾遺》)出處《本草經集注》來源為柏科植物側柏樹干或樹枝經燃燒后分泌的樹脂汁。性味《草木便方》:“甘,平。“功能主治治疥癬,癩瘡,禿瘡,黃水瘡,丹毒。①《唐本草》:“枯枝節(jié)燒取油,療癘......
  • 拼音注音Biāo Gǎn Huā別名八百錘、千錘打、銅錘來源鳶尾科唐菖蒲屬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以球莖入藥。秋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性味辛,溫。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棒棒木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Mù別名棒棒樹、棒子木、棒子樹、黑彈木、黑彈樹、樸樹、木黃瓜樹、白麻子、白麻樹來源榆科樸樹屬植物小葉補Celtis bungeana Blume的樹干。全年可采,切成小段,曬干。性味辛、......
  • 拼音注音Bànɡ Bànɡ Cǎo別名孩兒參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短小孩兒參的干燥塊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Franch.et Sav.)Pax ex Pax et H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