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豇豆根

    《中藥大辭典》:豇豆根拼音注音Jiānɡ Dòu Gēn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豆科植物豇豆。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消食

    治食積,脾胃虛弱,淋濁,痔血,疔瘡。

    ①《滇南本草》:"搗爛敷疔瘡。根、梗燒灰,調油搽破爛處,又能長肌肉。"

    ②《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食積。"

    ③《重慶草藥》:"健脾益氣。治脾胃虛弱,白帶白濁,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鮮用2~3兩;或燉肉,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復方

    ①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豇豆根、雞屎藤燉肉吃。(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②治婦女白帶,男子白濁:豇豆根半斤、藤藤菜根半斤。燉肉或燉雞吃。(《重慶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豇豆根拼音注音Jiānɡ Dòu Gēn英文名Cowpea Root出處

    出自《滇南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Walp.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gna unguiculata (L.)Walp.[Dolichos unguiculata L.;Vigna sinensis (L.)Savi]

    生境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豇豆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無毛或近無毛。三出復葉,互生;頂生小葉片菱狀卵形,長5-13cm,寬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無毛,側生小葉稍小,斜卵形;托葉菱形,長約1cm,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偁罨ㄐ蛞干?,花序較葉短,著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早落;萼鐘狀,萼齒5,三角狀卵形,無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帶黃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龍骨瓣無耳;雄蕊10,二體,(9)+ l;子房無柄,被短柔毛,花柱頂部里側有淡黃色髯毛。莢果條形,下垂,長20-30cm,寬在1cm以內(nèi),稍肉質而柔軟。種子多顆,腎形或球形,褐色?;ㄆ?-9月,果期8-10月。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氣;消積;解毒。主脾胃虛弱;食積;白帶;淋濁;痔血;疔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0-90g。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復方

    ①治小兒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豇豆根、雞屎藤燉肉吃。(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②治婦女白帶,男子白濁:豇豆根半斤、藤藤菜根半斤。

    燉肉或燉雞吃。(《重慶草藥》)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搗爛敷疔瘡。根、梗燒灰,調油搽破爛處,又能長肌肉。

    2.《分類草藥性》:治五淋,消食積。

    3.《重慶草藥》:健脾益氣。治脾胃虛弱,白帶白濁,痔瘡出血。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nɡ別名圓蚌來源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蚌科圓蚌Anodonta pacifica (Heude),以肉、貝殼入藥。生境分布四川。性味甘、咸,涼。功能主治肉:除濕,明目。主治崩漏,帶下,痔瘡腫痛。用量4~6兩。殼:化痰消積。治反胃嘔吐,......
  • 《中藥大辭典》:蚌蘭葉拼音注音Bànɡ Lán Yè別名紅蚌蘭葉(廣東中藥》Ⅱ)出處《廣東中藥》Ⅱ來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葉。春、秋均可采收,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供觀賞。分布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原形態(tài)紫萬年青,又名:紫蒀、紫蘭、......
  • 拼音注音Bànɡ Lán Huā別名蚌花、紫萬年青花、荷包蘭、蚌蘭衣、菱角花、紅蚌蘭花、州部隊英文名Oyster Rhoeo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來源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紫萬年青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eo discolor(L......
  • 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別名咳嗽草、大鐵樹把、半灌木千斤拔來源豆科蚌殼草Moghania fruticulosa (Wall. ex Call.) Wang et Tang,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廣西、云南。性味微苦、甘,涼。功能主......
  • 《中藥大辭典》:蚌殼草根拼音注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別名咳嗽草、大鐵掃把出處《紅河中草藥》來源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高山區(qū)半山坡灌木林中。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等地。原形態(tài)半灌木,幼枝被毛。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