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金石溜

    拼音注音Jīn Shí Liū別名

    長葉苧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帚序苧麻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ehmeria zollingeriana Wedd.[B.heteroidea B1.]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200m的山地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高達3m。枝條常蔓生,無毛。葉對生或互生;葉柄長2-12cm;葉片卵形或?qū)捖研?,莖上部葉狹卵形或狹橢圓形,長8-17cm,寬4.5-12cm,先端漸尖或呈尾狀,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在基部之上有淺鋸齒,上面無毛或近無毛,下面沿脈有疏伏毛;側(cè)脈約3對。雄團傘花序生當年枝下部葉腋,有多數(shù)花;苞片狹卵形或鉆形。雌團傘花序生當年枝上部葉腋,并多數(shù)組成分枝或不分枝的長穗狀花序,后者長達50cm;苞片鉆形。雄花花被片5,無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圓錐形。雌花花被狹橢圓形或紡錘形,先端有2小齒。柱頭長約1mm。瘦果斜寬橢圓球形,光滑。花期10月。

    功能主治

    消積。主小兒積食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燉豬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茅花拼音注音Bái Máo Huā別名營花(《唐本草》),茅盔花、茅針花(《江蘇植藥志》)。出處《日華子本草》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4~5月花盛開前采收。摘下帶莖的花穗,曬干。生境分布主產(chǎn)江蘇、浙江。其他各地亦有。性......
  • 《中藥大辭典》: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圖考》),茅芽(《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筆管草、水風、茅草細辛、獨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藥。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