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涼血四物湯

    《丹臺玉案》卷五:涼血四物湯處方

    當(dāng)歸 黃連 山梔 香附 槐花 川芎各3克 白芍 生地各6克 燈心30莖

    功能主治

    涼血調(diào)經(jīng)。治婦人血分有熱,月信先期而來,紫黑色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時服。

    摘錄《丹臺玉案》卷五《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五:涼血四物湯處方

    當(dāng)歸 生地 川芎 赤芍 黃芩(酒炒)赤茯苓 陳皮 紅花(清洗)甘草(生)各3克

    功能主治

    涼血調(diào)榮,散瘀化滯。治胃火熏肺,鼻部血液瘀滯所生的酒渣鼻。

    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姜3片,煎320毫升,加酒20毫升,調(diào)五靈脂末6克,熱服。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六十五李元文方:涼血四物湯處方

    當(dāng)歸3克,生地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黃芩3克,赤茯苓3克,陳皮3克,紅花3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五靈脂6克(研末)。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主血熱瘀阻。

    用法用量

    先煎前10味,藥煎好后,加酒1杯,再調(diào)五靈脂末,熱服。

    摘錄李元文方《玉案》卷五:涼血四物湯處方

    當(dāng)歸1錢,黃連1錢,山梔1錢,香附1錢,槐花1錢,川芎1錢,白芍2錢,生地2錢。

    功能主治

    月信先期而來,及紫黑色。

    用法用量

    加燈心30莖,水煎,空心服。

    摘錄《玉案》卷五《金鑒》卷六十五:涼血四物湯處方

    當(dāng)歸1錢,生地1錢,川芎1錢,赤芍1錢,黃芩(酒炒)1錢,赤茯苓1錢,陳皮1錢,紅花(酒洗)1錢,甘草(生)1錢。

    功能主治

    化滯血。主酒渣鼻。胃火熏肺、風(fēng)寒外束、血瘀凝結(jié),鼻準頭及鼻兩邊先紅后紫,久變?yōu)楹凇?/p>用法用量

    水2鐘,加生姜3片,煎8分,加酒1杯,調(diào)五靈脂末2錢熱服。

    氣弱,加酒炒黃耆2錢。

    摘錄《金鑒》卷六十五《痘科辨要》卷七:涼血四物湯處方

    白芍(桂炒)、當(dāng)歸梢、生地黃、升麻、條黃芩(酒炒)、酒紅花、連翹、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

    女子非正經(jīng)之期,毒火內(nèi)甚,擾亂血海,迫血妄行,出痘發(fā)熱之時經(jīng)水適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痘科辨要》卷七《外科大成》卷四:涼血四物湯處方

    當(dāng)歸1錢,川芎1錢,赤芍1錢,生地1錢,蘇木1錢,連翹1錢,黃連1錢,防風(fēng)1錢,甘草5分。

    功能主治

    血虛膿疥,寒熱腫脹作痛。

    用法用量

    水2鐘,煎8分,食遠服。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清·《醫(yī)宗金鑒》:涼血四物湯組成

    當(dāng)歸、生地黃、川芎、赤芍、黃芩(酒炒)、赤茯苓、陳皮、紅花(酒洗)、生甘草各一錢(各3克)

    用法

    水二盅,加生姜三片,煎八分,加酒一杯,調(diào)五靈脂末二錢(6克)熱服?,F(xiàn)代用法多為水煎服。

    功效

    涼血活血,清宣肺氣。

    主治

    主治酒糟鼻屬血熱證者。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酒糟鼻、過敏性紫癜、結(jié)節(jié)性紅斑、紅斑肢痛癥、激素依賴性皮炎等病癥。

    1.酒糟鼻:98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甲硝唑片、四環(huán)素片、維生素B6、維生素B?);治療組58例,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加用涼血四物湯。療程為4周,以臨床癥狀的改善為療效評價指標。結(jié)果:治療組痊愈38例,顯效16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3%;對照組痊愈14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7.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河南中醫(yī)》2010年第9期)

    2.過敏性紫癜:7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維生素C、蘆丁片;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口服涼血四物湯加減方。療程為6周,以紫斑紫癜及實驗室指標為療效評價指標。結(jié)果:治療組治愈14例,好轉(zhuǎn)1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4.2%;對照組治愈8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6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陜西中醫(yī)》2014年第4期)

    3.結(jié)節(jié)性紅斑:以本方加減治療72例。療程為1~3周,以紅斑的消退判斷療效。結(jié)果:治愈41例,占56.9%;好轉(zhuǎn)27例,占37.5%;無效4例,占5.6%,總有效率為94.4%。服藥最少7日,最長21日,平均15日。其中治愈患者1年內(nèi)隨訪均無復(fù)發(fā)。(《四川中醫(yī)》2013年第9期)

    4.紅斑肢病癥:以本方加減治療32例,并結(jié)合中藥浸泡,清開靈及脈絡(luò)寧靜滴。療程為15日,以紅腫熱痛的消失為療效評價標準。結(jié)果:顯效26例,占81.12%;有效5例,占15.17%,無效1例,占3.1%,總有效率96.9%。(《四川中醫(yī)》2009年第7期)

    5.激素依賴性皮炎:治療組40例采用涼血四物湯治療,對照組40例用西藥抗過敏的依巴斯汀治療,兩組同時用外用硼酸等。療程為8周,以皮損的消退程度判斷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11例治愈,20例顯效,7例有效,2例無效。戒斷癥狀平均出現(xiàn)時間為4.2日,1~3周后漸消退,程度均較以往減輕。且隨治療時間延長,主、客觀癥狀嚴重程度逐漸遞減。(《陜西中醫(yī)》2009年第5期)

    方解

    方中當(dāng)歸、川芎、紅花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生地黃、赤芍涼血散瘀、清熱解毒;茯苓、陳皮佐涼血之品以調(diào)脾胃濕熱;黃芩清肺中伏火;生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調(diào)五靈脂散瘀化滯,使?fàn)I衛(wèi)流通以滋營血。臨床如見氣虛,加黃芪;血熱,加紫草、牡丹皮;瘀血明顯,加桃仁、丹參、澤蘭等。本方亦用于銀屑病、痤瘡等疾病的治療。

    方歌

    四物湯加味涼血,芎歸地芍芩赤苓,陳皮紅花生甘,活血行氣宣肺氣。

    摘錄清·《醫(yī)宗金鑒》
更多中藥材
  • 處方桂枝1錢,桃仁1錢,延胡1錢,木通1錢,大黃1錢,烏頭8分,丹皮8分,牽牛子(別末)8分。功能主治疝氣。用法用量水煎,臨用點牽牛子末服。摘錄《觀聚方要補》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別名知母湯處方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傷寒?dāng)?shù)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湯(《普濟方......
  • 處方當(dāng)歸、地黃、荊芥、防風(fēng)、石膏、升麻、玄參、丹皮。功能主治面腫連齒痛,出血。摘錄《證治寶鑒》卷十......
  • 處方紫菀2兩,細辛2兩,甘草(炙)2兩,款冬花3兩,桂心1兩,牡蠣1兩,豉1兩,竹葉1把。功能主治小兒逆氣而喘,久嗽傷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歲服5合。不知加。摘錄《幼幼新書》卷十六引《嬰孺方》......
  • 處方熟地、丹皮、棗皮、茯苓、山藥、澤瀉、黃柏、知母、龍膽草。功能主治疝氣,水衰火蔽,脾氣尚強,谷食未減者。各家論述此方用丹溪滋陰八味以養(yǎng)腎水,復(fù)以膽草直瀉厥陰邪火,所謂諸痛屬火是也。摘錄《證因方論集要》卷四引黃錦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