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棘刺花

    《中藥大辭典》:棘刺花拼音注音Jí Cì Huā別名

    刺原、菥蓂,馬朐(《別錄》),棘花(《唐本草》)。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鼠李科植物酸棗。

    性味

    《別錄》:"味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

    《別錄》:"主金瘡內(nèi)漏,明目。"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棘刺花拼音注音Jí Cì Huā別名

    刺原、馬朐、棘花。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Jujube, Flower of Chinese Date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棘刺花,冬至后百廿日采之。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的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 (Bunge)Hu ex H.F.Chow [Z.vulgaris Lam.var.spinosa Bunge]

    采收和儲藏:花初開時采收,陰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或干燥的山坡、山谷、丘陵、平原、路旁以及荒地。性耐干旱,常形成灌木叢。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西北及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原形態(tài)

    酸棗 落葉灌木,稀為小喬木,高1-3m。老枝灰褐色,幼枝綠色;于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1枚針形直立,長達(dá)3cm,另1枚向下彎曲,長約0.7cm。單葉互生;托葉針狀;葉片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鈍,基部圓形,稍偏斜,邊緣具細(xì)鋸齒。花小,2-3朵簇生于葉腋;花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5,黃綠色,與萼片互生,雄蕊5,與花瓣對生;花盤明顯,10淺裂;子房橢圓形,埋于花盤中,花柱2裂。核果肉質(zhì),近球形,成熟時暗紅褐色,果皮薄,有酸味?;ㄆ?-7月,果期9-10月。

    歸經(jīng)

    心;肝經(jīng)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斂瘡;明目。主金刃創(chuàng)傷;瘺管;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臨床應(yīng)用

    《別錄》:主金瘡內(nèi)漏,明目。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ànɡ Huā來源鴨跖草科紫萬年青屬植物紫萬年青Rhoeo discolor (L’Her.) Hance,以花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或?qū)⒒ㄕ艏s10分鐘,曬干。性味甘、淡,涼。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涼血止痢。用于肺燥咳嗽,咯血......
  • 《中藥大辭典》:蝙蝠拼音注音Biān Fú別名服翼(《爾雅》),天鼠、伏翼(《本經(jīng)》),飛鼠、老鼠、蟙蟔(《方言》),仙鼠(《爾雅》郭璞注),夜燕(《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蝙蝠科動物蝙蝠的全體。捕得后,去凈毛、爪、內(nèi)臟,風(fēng)干或曬干。生境......
  • 拼音注音Biān Fú Cǎo別名蝴蝶草、飛錫草、月見羅藟草來源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rtilionis (L.)Desv.; Hedysarum......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別名蝙蝠藤(《澹寮試效方》),金絲釣葫蘆(《國藥的藥理學(xué)》),黃條香、防己葛、黃根(《中國藥植志》),野雞豆子(《吉林中藥手冊》),爬山秧子、山地瓜秧(《東北藥植志》),小葛香、楊柳子棵(《山東中藥》),光光喳、......
  • 拼音注音Biān Fú Gě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