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老來青

    別名

    黃壽丹、還少丹、披散黃細(xì)心

    來源

    紫茉莉科黃細(xì)心屬植物黃細(xì)心Boerhaavia diffusa L.[B. repens L.],以根入藥。秋冬采,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苦、辛,溫。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強(qiáng)筋骨,調(diào)經(jīng),消疳。

    筋骨疼痛,腰腿痛:根1兩.泡酒服或煎服。

    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胃納不佳,脾腎虛浮腫,虛咳:根2兩.燉肉服。

    小兒疳積:根1錢.研粉.燉蛋服。

    用法用量

    如上。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Dù Juān Huā別名白花杜鵑、白映山紅來源杜鵑花科杜鵑花屬植物白杜鵑Rhododendron mucronatum G. Don,以根及花入藥。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鮮用或曬干。性味辛、酸,溫。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帶。......
  • 《中藥大辭典》:白楊葉拼音注音Bái Yán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葉。功能主治《綱目》:“治齲齒,煎水含漱。又治骨疽久發(fā),骨從中出,頻搗敷之。“復(fù)方治臆瘡?fù)龋喊讞钚氯~,用手指打數(shù)十下,使葉熟軟,以背面貼患處,每個(gè)瘡面貼......
  • 《中藥大辭典》:白楊枝拼音注音Bái Yánɡ Zhī出處《綱目》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樹枝。功能主治《綱目》:“消腹痛,治吻瘡。“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外用:燒汁涂。復(fù)方①治腹脹滿堅(jiān)如石,積年不損者:白楊東南枝,去蒼皮,護(hù)風(fēng)細(xì)銼五升,熬令黃......
  • 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別名響葉楊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團(tuán)葉楊的皮及葉。秋季采集,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高5~10米。樹皮灰白色,枝圓棒狀,棕色或灰棕色,幼時(shí)有柔毛。......
  • 《中藥大辭典》:白楊樹根皮拼音注音Bái Yánɡ Shù Gēn Pí?jiǎng)e名白楊皮(《分類草藥性》)。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根皮。春季采挖。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楊樹皮“條。性味苦,平。①《分類草藥性》:“性澀,微苦?!阿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