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芫花

    《全國中草藥匯編》:黃芫花別名

    北芫花、芫蒿、藥魚梢、黃悶頭花、叩皮花、野雁皮、雁皮花、羊冤冤、癢眼花、黃雁雁

    來源

    瑞香科蕘花屬植物河朔蕘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的花蕾,葉也可入藥。初秋采花蕾及葉,陰干或烘干。

    性味

    辛,溫。有小毒。

    注意

    發(fā)熱體弱、潰瘍病、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瀉下逐水,通便。用于水腫脹滿,痰飲積聚,咳逆喘滿,急、慢性傳染性肝炎,精神分裂癥,癲癇。

    用法用量

    0.5~1錢,研粉沖服。

    備注

    (1)治療精神分裂癥,必要時用量可逐漸加大,增至2錢,水煎服。

    (2)本品花蕾在山西、甘肅等省作“芫花”入藥。其樹皮及根皮對粘膜及皮膚的刺激性較強,外用為皮膚引赤發(fā)泡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黃芫花拼音注音Huánɡ Yuán Huā別名

    絳州芫花、北芫花、黃悶頭花、叩皮花、癢眼花。

    英文名Lowdaphne Stringbush Flower and Leaf出處

    東北、陜西。

    來源

    藥材基源:為瑞香科植物河蒴蕘花的花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sn.

    采收和儲藏:初秋采其花蕾,陰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路旁、溝邊和草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北及陜西、甘肅、河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河朔蕘花 直立落葉灌木,高約0.5。枝細長,新枝綠色,老枝紅褐色,平滑無毛。葉對生或近之,革質(zhì);長橢圓狀披針形乃至披針形,長2-5cm,亦少有長至6cm者,寬0.3-1cm,先端尖或稍尖,基部漸狹成短柄,葉片全部光滑,下面蒼綠色,全緣?;ㄐ。S色,數(shù)朵排成頂生傘形聚傘花序,帶數(shù)個再集合成圓錐花序;花被管狀,先端4裂,外面被疏柔毛;雄蕊8,分上下二輪著生于花被管內(nèi);花盤鱗片1,長圓形,子房上部被淡黃色短柔毛;柱頭圓形。核果卵圓形?;ㄆ谙那镩g,果期秋季。

    性狀

    性狀鑒別 花呈棒狀或細長筒狀,多散在聚集成束,兩性,不具花瓣,萼圓筒狀而細,少彎曲,長3-8mm,表面淺灰綠色或灰黃色,密被短柔毛,先端裂片為全長的1/6-1/4,背面也有短柔毛。解剖觀察可見萼先端裂片亦為4枚,卵圓形,雄蕊8,排成2列,著生于萼筒內(nèi),不具花絲。氣微弱,味甘有辣感。以色新鮮、整齊、無雜質(zhì)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黃綠色。①非腺毛單細胞多彎曲,長60-80μm。②花粉粒球形,直徑為22μm,表面可見網(wǎng)狀雕紋,具細小網(wǎng)孔。

    毒性

    黃芫花總黃酮表脈注射對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為1619.±07.2mg/kg。

    化學(xué)成分

    籽含有河朔蕘花素(simplexin)。葉含有5,7,3',4'-四羥基黃酮-3’-O-D-葡萄糖甙(5,7,3’,4'-tetrahydroxyflavone-3’-O-D-glucoside),5,7-二羥基-3’-甲氧基黃酮-4'-O-D-葡萄糖甙(5,7-dihydroxy-3'-methoxy-flavone-4'-O-D-glucoside),5,7,4'-三羥基黃酮-3’-O-β-D-葡萄糖甙(5,7,4β-trihydroxyflavone-3’-O-β-D-glucoside),5,7,3’,4'-四羥基黃酮-3-O-β-D-葡萄糖甙(5,7,3’,4’-tetrahydroxyflavone-3-O-β-D-gluco-side),5,7,3',4’-四羥基黃酮-8-C-β-D-葡萄糖甙(5,7,3’,4’-te-trahydroxyflavone-8-C-β-D-glucosid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三十烷醇(triacontanol),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29-羥基-3-二十九烷酮(29-hydroxynonacosan-3-one)?;ê净ゼ祝▂uanhuacin A)。

    藥理作用

    1.抗心律失常:黃芫花總黃酮200mg/次靜脈注射,對烏頭堿誘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抑制作用;20mg/kg靜脈注射對氯化鋇誘發(fā)的大心律失常有對抗作用;650mg/kg靜脈注射,抑制熱氯仿誘發(fā)的小姒心律失常,其ED 50為260.0±4.7mg/kg。

    2.抗早孕:黃芫花醇提洲1g/ml,腹腔注射0.4ml,可致流產(chǎn),在10例全流產(chǎn)者蛻膜組織中PGF2α、PGF2均明顯增加,其抗早孕機制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蛻膜組織,使之變性壞死,引起內(nèi)源性前列腺素(PG)合成與釋放,從而發(fā)動宮縮,軟化宮頸,導(dǎo)致流產(chǎn)。

    3.促癌:黃芫花水溶液含1mg量,用于小鼠陰道宮頸處,每周1次,連續(xù)9周,總量9mg,對Ⅱ型單純皰疹病毒誘發(fā)小鼠宮頸癌有促進作用,也促進甲基膽蒽的誘癌作用。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45%乙醇10ml,振搖提取,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干,加適量甲醇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與鹽酸3-4滴,顯橘紅色;另取濾液1ml,加醋酸鋁試液2滴,產(chǎn)生黃色沉淀。

    (2)取鑒別(1)項下剩余濾液1滴,點于潔凈的濾紙上,噴灑1%三氯化鋁的甲醇溶液,待于后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黃綠色熒光。

    歸經(jīng)

    肺;腎經(jīng)

    性味

    辛;溫;小毒

    注意

    體弱者、孕婦忌服。

    功能主治

    瀉下逐水;滌痰。主肚腹脹滿;痰飲;咳逆喘滿;傳染性肝炎;精神分裂癥;癲癇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研末,1.5-3g;煎湯,3-6g。治療精神分裂癥,必要時用量可逐漸加大至6g,水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松塔拼音注音Bái Sōnɡ Tǎ別名松塔、松球、松果、槨樹核桃(《山西中草藥》)。出處《山西中草藥》來源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春、秋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區(qū),喜光。分布于山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北部和湖北西......
  • 《中國藥典》:白果拼音注音Bái Guǒ別名白果仁英文名SEMEN GINKGO來源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白果樹、公孫樹)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外種皮,洗凈,稍蒸或略煮后,烘干。性狀本品......
  • 《中藥大辭典》:白果葉拼音注音Bái Guǒ Yè出處《品匯精要》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葉片。性狀干燥葉片,大多折疊或已破碎,完整者呈扇形。上緣有不規(guī)則波狀缺刻,有時中間凹入,基部楔形,葉脈為射出數(shù)回二分又平行脈,細而密,光滑無毛,易縱向撕......
  • 拼音注音Bái Guǒ Shù Pí出處《滇南本草圖說》來源為銀杏科植物銀杏的樹皮。化學(xué)成分含鞣質(zhì)。內(nèi)皮含莽草酸。木質(zhì)部分含纖維素41%,半纖維素26%,木質(zhì)素33%,葡萄糖甘露聚糖(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聚糖),阿拉伯糖-4-o-甲基葡萄糖醛......
  • 《中藥大辭典》:白果根拼音注音Bái Guǒ Gēn出處《重慶草藥》來源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果“條。化學(xué)成分根皮含白果苦內(nèi)酯C、M、A、B。性味味甘,性溫平,無毒。注意寒盛未解,勿用。功能主治益氣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