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老頭草

    《中藥大辭典》:老頭草拼音注音Lǎo Tóu Cǎo別名

    小矛香艾(《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老頭艾(《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菊科植物火絨草全草。6~7月采,洗凈,去殘枝葉及根的外皮,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干燥山坡、水溝邊、田野。分布西北、東北、華北等地。

    原形態(tài)

    火絨草,又名:薄雪草、白艾。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密生灰白色綿毛。根纖細(xì),褐色;根莖粗壯,分枝。莖叢生,直立或斜生。單葉互生,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厘米,寬2~6毫米,先端急尖,具小尖頭,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密生綿毛;無柄或基生葉具短柄。頭狀花序盤狀,黃色,具短總梗,3~5個簇生莖頂,其下圍生2~4個苞葉,苞葉披針形或橢圓形,兩面密生白色綿毛;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列,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草質(zhì),上部褐色呈干膜質(zhì),背面密被白色綿毛,內(nèi)面光滑;花單性異株或為異性花序,邊緣有少數(shù)雌性花,中央為兩性花,雌花細(xì)管狀,結(jié)實(shí),長2~3毫米,基部略膨大,花冠上端有不等之裂齒;兩性花管狀,不結(jié)實(shí),長3毫米,具5裂片;冠毛白色,1列,長約5毫米,基部結(jié)合成環(huán)。瘦果長圓形,被短柔毛,果熟稍增長?;ü?~8月。

    性味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寒。"

    功能主治

    ①《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益腎利水。治急性腎炎,尿血。"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消炎利尿。治急,慢性腎炎,對消失蛋白尿和血尿有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4錢。

    復(fù)方

    治腎炎:火絨草一兩,煮水臥雞蛋三個食之。(《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老頭草拼音注音Lǎo Tóu Cǎo別名

    火絨草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Edelweiss出處

    出自《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黃白火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ontopodium ochro-leucum Beauv.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凈,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4500m的高山和亞高濕潤或干燥草地、沙地、石礫地或雪線附近的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黃白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cm。根狀莖細(xì),被有密集的枯葉鞘,有多數(shù)蔑視從狀葉叢和花莖密集的植叢,或有時花莖單生或與蔑視從狀葉叢簇生。莖極短,有時無莖,不分枝,纖細(xì),被白色茸毛,或上部被帶黃色的長柔毛或茸毛,常有疏生近等距的葉;蓮座狀葉與莖部葉同形,常較長,下部漸狹,長達(dá)6cm,常脫毛,有寬長的鞘部;莖中部葉舌形、長圓形、匙形,或線狀披針形,通常長1-5cm,寬0.2-0.4cm,無柄,下部葉有長鞘,兩面被密工疏生的灰白色稀稍綠色的長柔毛,有時毛呈絮狀而部分脫毛,有時上部葉被較密的黃色或白色柔毛。苞葉較少數(shù),較莖上部葉短,常較寬,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兩面被稍黃色密柔毛或茸毛,稀被灰白色疏毛或近無毛,與花序同長或長2倍,開展成徑約15-25mm的整齊密集的苞葉群。頭狀花序通常少數(shù)至15個密集;總苞長4-5mm,被長柔毛;總苞片約3層,披針形,無毛,褐色或深褐色;小花異型,有時在外的頭關(guān)花序雌性,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4mm;雄花花冠管狀,上部狹漏斗狀,有卵圓表尖裂片;雌花花冠細(xì)漏斗狀,冠毛白色,基部黃色或稍褐色,常稍長于花冠;雄花冠毛稍粗,有鋸齒或短毛;雌花冠毛細(xì),有微齒;不育的子房無毛。瘦果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或短毛?;ㄆ?-8月,果期8-9月。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磊波斯菊甙(cosmosiin),及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ucoside)[1]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主感冒發(fā)熱;咽喉炎;腎炎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1.《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益腎利水。治急性腎炎,尿血。

    2.《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消炎利尿。治急、慢性腎炎,對消失蛋白尿和血尿有效。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凹樸皮拼音注音āo Pǔ Pí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木蘭科植物鵝掌楸的樹皮。生境分布野生于山谷林內(nèi)或陰坡水溝邊;或栽培作觀賞。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原形態(tài)鵝掌楸,又名:馬褂樹、雙飄樹。落葉喬木,高達(dá)1......
  • 拼音注音āo Wǎ Wéi別名藏瓦韋來源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棕鱗瓦韋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Bir[L.excavatus Bory var......
  • 拼音注音āo Liè Máo Shè Xiānɡ別名毛麝香、山薄荷來源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凹裂毛麝香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enosma re-tusilobum Tsoong et Chin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
  • 《中藥大辭典》:埃蕾拼音注音āi Lěi出處《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開花時采集,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地區(qū)的湖盆,濕潤和鹽漬化的沙地。分布內(nèi)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地。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
  • 拼音注音ān Huī Cì Huánɡ Bò別名黃柏、刺黃柏、三顆針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莖枝。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anh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