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當歸養(yǎng)血湯

    《點點經(jīng)》卷一:當歸養(yǎng)血湯處方

    當歸1錢,秦艽1錢,天冬1錢,靈脂1錢,腹皮1錢,云皮1錢,川芎1錢5分,玄胡1錢5分,茯苓1錢5分,熟地1錢5分,丹皮1錢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胸膈疼痛,筋弱抖搐,氣脹,脅痛。

    用法用量

    蔥3莖為引。

    摘錄《點點經(jīng)》卷一《痘疹全書》卷下:當歸養(yǎng)血湯別名

    當歸養(yǎng)榮湯

    處方

    當歸、川芎、生地黃、麥門冬(去心)、木通、甘草、淡竹葉、山梔仁、燈心。

    功能主治

    疹后渾身壯熱,未至羸瘦,但多抽搐,煩躁不寧;疹癆。

    用法用量

    當歸養(yǎng)榮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二)。

    便閉,加大黃。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麻癥集成》卷三:當歸養(yǎng)血湯處方

    當歸、尖生、鮮斗、川貝、瓜蔞、丹參、麥冬、梔子、云連、甘草。

    功能主治

    麻疹血虛心熱,煩躁搐掣,熱在心脾。

    用法用量

    不食,加麥芽、建曲;便結,加生軍。

    摘錄《麻癥集成》卷三《點點經(jīng)》卷三:當歸養(yǎng)血湯處方

    當歸1錢,熟地1錢半,生地1錢半,二花1錢半,生耆1錢半,穿甲1錢,黃柏1錢,知母1錢,山梔1錢,條芩1錢,七厘1錢,蟬蛻1錢,甘草4分。

    功能主治

    酒傷疥癬入腹后,托里復發(fā)。

    用法用量

    生石膏為引。

    摘錄《點點經(jīng)》卷三《回春》卷三:當歸養(yǎng)血湯處方

    當歸1錢,白芍(炒)1錢,熟地黃1錢,茯苓(去皮)1錢,貝母(去心)7分,瓜蔞(去殼)7分,枳實(麩炒)7分,陳皮7分,厚樸(姜汁炒)7分,香附7分,撫芎7分,蘇子(炒)7分,沉香5分,黃連(用吳茱萸同炒,去茱萸,用連)8分。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年老之人,陰血枯搞,痰火氣結,升而不降,飲食不下,乃成膈噎之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大棗1個,水煎,竹瀝磨沉香調(diào)服。

    摘錄《回春》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參蘆鞭2兩,瓜蒂7個,甘草1兩,荊芥3錢。功能主治肝葉倒置所致兩目無恙,而視物皆倒置。用法用量水煎3大碗,頓服之,即用鵝翎掃喉中。必大吐,吐后而肝葉必順。摘錄《辨證錄》卷三......
  • 《直指小兒》卷四:安臍散處方白石脂末(焙,出火氣)。功能主治小兒臍中汁出,或赤腫。用法用量敷之。每日3次。摘錄《直指小兒》卷四《保嬰撮要》卷一:安臍散處方羚羊角1錢(略炒),亂發(fā)1團(燒令存性)、蜈蚣1條(赤足者,炙)。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
  • 處方半夏1兩,檳榔2錢,雄黃1錢半。制法上為末,姜汁和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脾胃虛,肝乘于脾,嘈雜及吐食,脈弦者。用法用量生姜湯送下。從少至多,漸加服之,以得吐能食為度。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 《百一》卷二:安脾散處方高良姜1兩(以百年壁上土2-3合敲碎,用水2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半現(xiàn) ,草果(面裹煨,去殼)半兩,胡椒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術半兩,丁香(懷干)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瓤)半兩,甘草(炙)1兩半。......
  • 處方人參(少者,以山藥4錢炒黃代之)1錢半,白術1錢半,歸身1錢半,熟地1錢半,杜仲(姜炒)1錢半,阿膠(蛤粉炒)1錢半,艾葉8分,條芩(酒炒)1錢,黃柏(炒)1錢,白芍1錢,炙草7分(或加三七根2錢)。功能主治孕婦氣血兩虛,六脈微弱,不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