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花地丁

    拼音注音Huánɡ Huā Dì Dīnɡ別名

    野豌豆、馬口鈴、猴絲草(《廣西藥植名錄》),小響鈴、狗響鈴(《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豆科植物響鈴豆全草。夏、秋采集,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長于山坡荒地。分布我國南部、東南及西南部各省。

    原形態(tài)

    木狀草本,高15~100厘米基單一或分枝,枝條細弱,略被短毛。單葉互生,葉倒披針形,大小不一,上面光滑,綠色,下面略被柔毛,青灰色,幾無葉柄。托葉極微細,如剛毛狀,肉眼不易察見。總狀花序頂生或同時腋生,有花6~20朵;苞片與小苞片甚細小,線形或絲狀;小苞片著生于花萼基部;花萼長6~8毫米,深裂,萼齒矩形或線形,先端狹尖,略被絲光質短柔毛;花冠蝶形,淡黃色;旗瓣先端渾圓,至基部漸狹,邊沿略被毛;翼瓣倒卵形;龍骨瓣曲折,均具短爪。雄蕊10枚,合生成單體,花藥異型;花柱長,柱頭細小,斜生,莢果無毛,圓柱形,伸出于花萼之外;種子6~12顆?;ü?~11月。

    化學成分

    含響鈴豆堿。

    歸經

    《滇南本草》:"入肺經。"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涼,苦澀。"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治久咳痰喘,尿道炎,膀胱炎,癰疽疔瘡。

    ①《滇南本草》:"治癰疽瘡腫,消痰、定喘、止咳嗽。"

    ②《廣西藥植名錄》:"葉:治黃疸,乳瘡,疳積。"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攆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復方

    ①治年久咳嗽痰喘,氣阻喉內,如拽鋸之聲,不得安眠:黃花地?。鄢矗┒X,響鈴草(蜜炒)二錢。煎湯服。(《滇南本草》)

    ②治尿道炎、膀胱炎:小響鈴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服,白酒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ēi Xiàn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杯莧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或小河邊。資源分布:分......
  • 拼音注音Bēi Jú別名小紅蒿、紅蒿枝來源菊科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 (Buch.-Ham.) O. Ktunze,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廣西、廣東、貴州、云南。性味苦,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炎止血,除濕利尿,殺蟲。主......
  • 《中國藥典》:板藍根拼音注音Bǎn Lán Gēn別名大藍根、大青根英文名RADIX ISATIDIS來源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性狀本品呈圓柱形,稍扭曲,長......
  • 拼音注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別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葉槲寄生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帶葉莖枝。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scum multinerve (Ha......
  • 拼音注音Bǐnɡ Mǎ Bó來源藥材基源:為軸灰包科真菌軸灰包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daxis pistillaris (L.ex Pers.) Fr.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去泥砂雜質,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砂土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