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蒿枝七

    《全國中草藥匯編》:蒿枝七來源

    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黃花綠絨蒿Meconopsis chelidonifolia Bur. et Franch.,以根入藥。夏秋采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味

    淡,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補(bǔ)氣,止血。用于氣虛,外用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5錢;外用研粉撒收口。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蒿枝七拼音注音Hāo Zhī Qī別名

    飛蛾七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橢果綠絨蒿MeconopsischelidonifoliaBur.etFranch.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conopsis chelidoniflia Bur.et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50-3700m的疏林下或溪邊較陰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及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橢果綠絨蒿 多年生草本,高0.5-1.5m。主根細(xì),具多數(shù)須根,根莖處有宿存的葉基并密被黃棕色具短分枝的剛毛,常生有第2年芽胞。莖直立,綠色帶紫,上部分枝,下部被毛?;~和莖下部葉具短柄,密被黃棕色長硬毛;葉片輪廓寬卵形,長約7.5cm,寬約7cm,近基部羽狀全裂,頂部羽狀淺裂,裂片3-5,疏離,羽狀淺裂或深裂,小裂片卵形,先端鈍或近圓形,兩面疏被長硬毛,背面具白粉;上部莖生葉較小,無柄或近無柄,闊卵形,略被毛,羽狀3全裂或3深裂?;ㄉ谏喜壳o枝的葉腋內(nèi),有時2朵生于小枝末端;萼片2,近圓形,無毛,邊緣一側(cè)膜質(zhì);花瓣4,黃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長2-2.3m,寬1.7-2.2cm;雄蕊多數(shù),花絲絲狀,花藥狹長圓形,黃色;子房卵圓形,無毛或近基部略被剛毛,花柱短,柱頭頭狀。蒴果卵圓形,無毛,4-5(-6)瓣自先端向下微裂。種子鐮狀長圓形,長不到1mm。花期5-7月,果期7月以后。

    性味

    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消腫止痛。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疼痛;陰疽;及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5g。外用:研粉撤或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沙蟲藥拼音注音Bái Shā Chónɡ Yào別名痢藥出處《貴州草藥》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草坡路旁。分布陜西、廣西、貴州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米。莖直立,方形,有柔毛。葉對生......
  • 別名活麻草來源蕁麻科蕁麻屬植物裂葉蕁麻Urtica fissa Pritz.,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曬干。性味甘、淡,微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用于風(fēng)濕骨痛,小兒吐乳,皮膚濕疹。用法用量0.5~1兩,水煎服或外洗。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拼音注音Bái Lín Cǎo別名接骨風(fēng)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lea longicaulis Hand.-Mazz.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m......
  • 拼音注音Bái Tàn別名火炭(《千金方》),無紋炭(《圣濟(jì)總錄》),木炭(《普濟(jì)方》),焊炭(《經(jīng)驗(yàn)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木炭之堅(jiān)緊無紋、燒時焰發(fā)白色者。功能主治治腸風(fēng)下血,陰囊濕疹,燙傷?!毒V目》:“誤吞金銀銅鐵在腹,白炭燒紅,急為......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牛尾七別名牛尾七、大巖七來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 emodi Wall.,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注意3~5錢,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搗爛外包患處。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熱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熱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