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羊耳朵葉

    拼音注音Yánɡ ěr Duo Yè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馬錢科植物密蒙花。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密蒙花"條。

    性味

    《滇南本草圖說》:"性微溫,味酸苦。"

    功能主治

    治臁瘡、頑瘡久不收口,跌打創(chuàng)傷。

    ①《滇南本草》:"取葉去尖蜜炙,治久咳良;貼臁瘡潰爛,頑瘡久不收口,生肌長肉。"

    ②《南寧市藥物志》:"搗爛治跌打刀傷。"

    復(fù)方

    治一切瘡癰疔毒,潰爛生管,不能生肌,及久年陰瘡無膿血者:羊耳朵葉研末搽。(《滇南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蘞子拼音注音Bái Liǎn Zǐ出處《藥性論》來源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果實(shí)。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白蘞“條。功能主治《藥性論》:“治溫瘧,主寒熱結(jié)壅熱腫?!坝梅ㄓ昧績?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敷。復(fù)方止血消腫:白蘞成熟果實(shí)......
  • 拼音注音Bái Kòu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滑葉山姜的果實(shí)。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IpiniatonkinensisGagnep.采收和儲藏:果實(shí)將熟時(shí)采收,烘干或陰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路邊和草叢等潮濕之地。資源分布:分布于廣......
  • 《中國藥典》:白薇拼音注音Bái Wēi別名白馬尾英文名RADIX CYNANCHI ATRAT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蚵邹盋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莖......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薯莨拼音注音Bái Shǔ Lànɡ別名山仆薯、板薯、那亞、榜花薯、葉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性味甘,......
  • 《中藥大辭典》:白藤拼音注音Bái Ténɡ別名大發(fā)汗、白花藤、大毛豆、斷腸葉(《云南中草藥選》)。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豆科植物滇桂崖豆藤的根或葉。全年可采,切碎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河邊陰濕地。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攀援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