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菊花的藥用價(jià)值
菊花,是人國(guó)著名的花卉之一,既富有觀賞性,又極具藥作性。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它的藥用價(jià)值古有記載?!侗静菥V目》中說(shuō)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久服菊花“可利血?dú)?、輕身、耐老、延年?!爆F(xiàn)代科學(xué)經(jīng)過(guò)分析,證明菊花中含有腺嘌呤、膽堿、水蘇堿、菊酮藍(lán)、黃酮類、維生素B以及香油烽、龍腦樟腦、菊油環(huán)酮、葡萄糖、剌槐甙等成份。因此,具有散熱、祛風(fēng)、降火解毒、清肝明目、安胃利脈、減肥降壓、延年長(zhǎng)壽等作用。
菊花全株可入藥,既可以與其他藥物為伍,也可以獨(dú)味成藥。菊花 作枕,能清醒頭腦,加陳艾葉護(hù)膝,治膝風(fēng)疼痛,護(hù)背更有效。以白菊花、枸
杞子為茗,加適量蜂蜜,可防眼疾。慈禧太后專用的菊花延齡膏,就是用鮮菊花瓣,水煎后去渣,加蜂蜜配制而成。因?yàn)榫栈ǖ乃幚碜饔妹黠@,干鮮可食,人們常常用菊花配酒、做糕、熬粥等等,以起到保健作用。
路邊和田邊地頭的野生菊花可以像藥鋪賣的菊花那樣用來(lái)泡水喝嗎?我試過(guò)用野生菊花泡水喝,好像野生菊花藥味更濃.
野生菊花和人工種植的菊花大體相同.
野菊花
(英)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
別名 野黃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
來(lái)源 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頭狀花序。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莖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橢圓形,長(zhǎng)3~9cm,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鋸齒,兩面有毛,下面較密;葉柄下有明顯的假托葉。頭狀花序直徑2~2.5cm,排成聚傘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層,邊緣膜質(zhì),外層橢圓形;花小,黃色,邊緣舌狀,先端3淺裂,雌性;中央為管狀花,先端5裂,兩性?;ㄆ?~11月,果期10~11月。
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采制 秋、冬季花初開(kāi)放時(shí)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
性狀 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偘?~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皺縮卷曲;管狀花多數(shù),深黃色。體輕。氣芳香,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α-蒎烯、樟腦、龍腦、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內(nèi)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于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菊花的藥用價(jià)值
菊花,是人國(guó)著名的花卉之一,既富有觀賞性,又極具藥作性。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它的藥用價(jià)值古有記載?!侗静菥V目》中說(shuō)菊花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能?!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久服菊花“可利血?dú)?、輕身、耐老、延年?!爆F(xiàn)代科學(xué)經(jīng)過(guò)分析,證明菊花中含有腺嘌呤、膽堿、水蘇堿、菊酮藍(lán)、黃酮類、維生素B以及香油烽、龍腦樟腦、菊油環(huán)酮、葡萄糖、剌槐甙等成份。因此,具有散熱、祛風(fēng)、降火解毒、清肝明目、安胃利脈、減肥降壓、延年長(zhǎng)壽等作用。
菊花全株可入藥,既可以與其他藥物為伍,也可以獨(dú)味成藥。菊花 作枕,能清醒頭腦,加陳艾葉護(hù)膝,治膝風(fēng)疼痛,護(hù)背更有效。以白菊花、枸
杞子為茗,加適量蜂蜜,可防眼疾。慈禧太后專用的菊花延齡膏,就是用鮮菊花瓣,水煎后去渣,加蜂蜜配制而成。因?yàn)榫栈ǖ乃幚碜饔妹黠@,干鮮可食,人們常常用菊花配酒、做糕、熬粥等等,以起到保健作用。
路邊和田邊地頭的野生菊花可以像藥鋪賣的菊花那樣用來(lái)泡水喝嗎?我試過(guò)用野生菊花泡水喝,好像野生菊花藥味更濃.
野生菊花和人工種植的菊花大體相同.
野菊花
(英)Indian Dendranthema Flower
別名 野黃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
來(lái)源 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頭狀花序。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莖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橢圓形,長(zhǎng)3~9cm,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鋸齒,兩面有毛,下面較密;葉柄下有明顯的假托葉。頭狀花序直徑2~2.5cm,排成聚傘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4層,邊緣膜質(zhì),外層橢圓形;花小,黃色,邊緣舌狀,先端3淺裂,雌性;中央為管狀花,先端5裂,兩性?;ㄆ?~11月,果期10~11月。
生于路旁、山坡、原野。全國(guó)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采制 秋、冬季花初開(kāi)放時(shí)采摘,曬干或蒸后曬干。
性狀 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1cm,棕黃色??偘?~5層苞片組成。舌狀花一輪,黃色,皺縮卷曲;管狀花多數(shù),深黃色。體輕。氣芳香,味苦。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含菊醇(chrysol)、菊酮(chrysanthenone)、α-蒎烯、樟腦、龍腦、樟烯等,尚含野菊花內(nèi)酯(yejunualactone)、野菊花素A(artoglasin-A)、刺槐甙(acaciin)、蒙花甙(linarin)、菊甙、木犀草素。
性味 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用于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