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廣西中藥志》
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果實(shí)。
《廣西中藥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爛瘡。"
出自《廣西中藥志》
藥材基源: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mplocos chinensis (Lour.)Druce[Myrtus 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成熟的果實(shí),曬干。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的以下丘陵、山坡、雜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灌木。嫩枝、葉柄、葉背均被灰黃色皺曲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10)cm,寬2-5cm,先湍急尖或短尖,有時圓,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xì)尖鋸齒,葉面有短柔毛;中脈在葉面凹下,側(cè)脈每邊4-7條;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4-7cm,花序軸、苞片、萼外面均密被發(fā)黃色皺曲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長2-3mm,裂片長圓形,長于等筒;花冠白色,芳香,長約4mm,5深裂幾達(dá)基部;雄蕊50-60,花絲基部合生成5體雄蕊;花盤具5凸起的腺點(diǎn),無毛;子房2室。核果卵狀圓球形,歪斜,長5-7mm,被緊貼的柔毛,熟時藍(lán)色,先端宿萼裂片向內(nèi)伏。花期4-5月,果期8-9月。
清熱解毒。主爛瘡
外用:適量,研末撒。
《廣西中藥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爛瘡。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果實(shí)。
功能主治《廣西中藥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爛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華山礬果拼音注音Huà Shān Fán Guǒ出處出自《廣西中藥志》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mplocos chinensis (Lour.)Druce[Myrtus 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成熟的果實(shí),曬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的以下丘陵、山坡、雜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灌木。嫩枝、葉柄、葉背均被灰黃色皺曲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10)cm,寬2-5cm,先湍急尖或短尖,有時圓,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xì)尖鋸齒,葉面有短柔毛;中脈在葉面凹下,側(cè)脈每邊4-7條;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4-7cm,花序軸、苞片、萼外面均密被發(fā)黃色皺曲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長2-3mm,裂片長圓形,長于等筒;花冠白色,芳香,長約4mm,5深裂幾達(dá)基部;雄蕊50-60,花絲基部合生成5體雄蕊;花盤具5凸起的腺點(diǎn),無毛;子房2室。核果卵狀圓球形,歪斜,長5-7mm,被緊貼的柔毛,熟時藍(lán)色,先端宿萼裂片向內(nèi)伏。花期4-5月,果期8-9月。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爛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
各家論述《廣西中藥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爛瘡。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