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華山礬果

    《中藥大辭典》:華山礬果拼音注音Huà Shān Fán Guǒ出處

    《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果實(shí)

    功能主治

    《廣西中藥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爛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華山礬果拼音注音Huà Shān Fán Guǒ出處

    出自《廣西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礬科植物華山礬的果實(sh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mplocos chinensis (Lour.)Druce[Myrtus chinensis Lour.]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成熟的果實(shí),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m的以下丘陵、山坡、雜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灌木。嫩枝、葉柄、葉背均被灰黃色皺曲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片紙質(zh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10)cm,寬2-5cm,先湍急尖或短尖,有時圓,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xì)尖鋸齒,葉面有短柔毛;中脈在葉面凹下,側(cè)脈每邊4-7條;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4-7cm,花序軸、苞片、萼外面均密被發(fā)黃色皺曲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長2-3mm,裂片長圓形,長于等筒;花冠白色,芳香,長約4mm,5深裂幾達(dá)基部;雄蕊50-60,花絲基部合生成5體雄蕊;花盤具5凸起的腺點(diǎn),無毛;子房2室。核果卵狀圓球形,歪斜,長5-7mm,被緊貼的柔毛,熟時藍(lán)色,先端宿萼裂片向內(nèi)伏。花期4-5月,果期8-9月。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爛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

    各家論述

    《廣西中藥志》:干燥后,研成粉末,治爛瘡。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huān Qiào Huā別名獨(dú)竹草、納鬧紅英文名Hispid Amischotolype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來源藥材基源:為鴨跖草科植物穿鞘花的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ischotolype hispida (Le......
  • 《中藥大辭典》:穿魚藤拼音注音Chuān Yú Ténɡ別名大穿魚草、水楊柳、疏脈山茱萸出處《紅河中草藥》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半山坡、溪邊、林陰處。分布陜西、甘肅、湖北至西南、華南等地。原......
  • 來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和長江流域各省。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感冒,乳癰初起,疔疽腫痛。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全草搗......
  • 拼音注音Cū Yè Juǎn Bǎi別名肺筋草、石上柏、鳳尾草、鴨頭草、銀肺筋草英文名Roughleaved Spikemoss出處始載于《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中國藥用動物志》:應(yīng)用同于海龍。來源藥材基源:為卷柏科植物粗葉卷柏的......
  • 《中藥大辭典》:粗葉懸鉤子拼音注音Cū Yè Xuán Gōu Zi別名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廣西中草藥》)。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