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化血膽

    《中藥大辭典》:化血膽拼音注音Huà Xuè Dǎn出處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為玄參科植物黑蒴全草。秋、冬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叢中或疏林下。分布云南、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矮小草本。全株被粗毛。單葉對生,卵圓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3厘米,寬1~1.5厘米,邊緣有鋸齒;無柄?;ㄒ干陧敳咳~間,呈總狀花序,花柄有對生的小苞片2枚;萼闊鐘狀,葉狀,后來膨大,裂片鑷合狀排列;花冠唇形,黃色,裂片5,闊,覆瓦狀排列;雄蕊4,內(nèi)藏。蒴果藏于萼內(nèi),室裂。

    性味

    涼,微苦。

    功能主治

    祛濕,平肝,散瘀活血。治黃疸型肝炎,肝腫大,跌打傷瘀腫,痛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4錢;外用:搗敷。

    復(fù)方

    治跌打損傷:化血膽、澤蘭、酢漿草。搗泥狀,加酒適量包患處。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化血膽拼音注音Huà Xuè Dǎn別名

    紅根草

    英文名Field Melasma,all-grass of Field Melasma出處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玄參科植物黑蒴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asma aruense (Benth.) Mazz.[Glossostylis aruensis Benth.;Alectra aruensis (Benth.)Merr.]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2100m的山坡草地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廣西、云南。

    原形態(tài)

    一年生草本,高10-50cm。干后變成黑色。莖直立,單一或有少數(shù)分枝,被柔毛,基部木質(zhì)化。葉對生;無或近無柄;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3cm,先端鈍圓至漸尖,基部楔形,葉中部邊緣有2-6對三角狀鋸齒,兩面均必被短毛,有時老葉上被刺毛。總狀花序,花密生花序頂端;小苞片條狀長圓形,狹窄,被毛;花萼長5mm,膜質(zhì),被髯毛,萼齒三角形,先端漸尖,與萼筒等長;花冠黃色,長6-8mm,花冠筒寬鐘狀,包在萼內(nèi),花冠裂片前方1枚稍大,其余近相等,近圓形,開展;雄蕊4,二強(qiáng),著生于花冠筒的中部以下,后方的一對花絲被多細(xì)胞長腺毛;花柱長,柱頭舌形,被短絨腺毛。蒴果圓球形,平滑無毛,包于宿存萼內(nèi),室背2裂。種子圓柱形,長不及1mm,被包于杯新詩網(wǎng)膜中。花、果期8-11月。

    化學(xué)成分

    根含羥基-β-紫羅蘭酮葡萄糖甙(hydroyx-β-ionone glucoside)和桃葉珊瑚甙元-1-O-β-龍膽二糖甙(aucubigenin-1-O-β-gentiobioside)[1],桃葉珊瑚甙(aucubin),玉葉金花甙酸甲酶(mussaenoside)[2],黑蒴甙(melasmoside)[3].

    藥理作用

    瀉下、抗腫瘤作用 從黑蒴根水溶性部分分離的桃葉珊瑚甙對小鼠有演下作用,服后6h起效,其ED50為0.39g/kg[1、2],并能促進(jìn)尿酸排泄[3]。從黑蒴根中提取得到的黑蒴甙有抗腫瘤作用,200mg-kg腹受苦注射,對小鼠肉瘤白血病L759的抑制率為59.38%[4]。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活血散瘀。主黃疸型肝炎;肚脾腫大;跌打損傷;痛經(jīng)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í Yān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茄科植物煙草的葉和入其他藥材后制成的粉末。功能主治《綱目拾遺》:“通關(guān)竅,治驚風(fēng),明目,定頭痛,辟疫?!啊澳茏凤L(fēng)發(fā)汗?!坝梅ㄓ昧客庥茫捍け?。制法《廣大新書》:“造鼻煙法:香白芷二分,北細(xì)辛八分,焙干......
  • 《全國中草藥匯編》:鼻血草拼音注音Bí Xiě Cǎo別名紅活美、滇荊芥、土荊芥來源唇形科滇荊芥屬植物蜜蜂花Melissa axillaris (Benth.) Bakh. f. [M. parviflora Benth. non. Sal......
  • 《中藥大辭典》:鼻血雷拼音注音Bí Xiě Léi別名鼻血連(《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出處《中草藥土方土法戰(zhàn)備專輯》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管花馬兜鈴的根。冬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
  • 《中藥大辭典》:叢枝蓼拼音注音Cónɡ Zhī Liǎo別名水紅辣蓼、辣蓼(《全展選編·傳染病》)。出處《全展選編·內(nèi)科》來源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溪邊或陰濕處。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原形態(tài)叢枝蓼,又名:簇蓼。平臥或斜生草本,高3......
  • 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別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母豬精、細(xì)葉牛奶樹、石榕、奶汁草來源??茀裁臚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入藥。生境分布福建、廣東、貴州。性味甘、微辛,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行氣,健脾利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