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榧枝葉

    拼音注音Fěi Zhī Yè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豆杉科植物榧樹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Torreya grandi Fort.var .dielsii Hu]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溫暖濕潤的黃壤、紅壤及黃褐壤土,混生于森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江蘇南部、江蘇南部、浙江、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及大別山區(qū)、江西北部、西至湖南西南部及貴州松桃等地的滌拔1400m以下的山地;浙江西天目山海拔1000m以下地帶有野生大樹。

    原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達25m,胸徑55cm,樹皮淡灰黃色、深灰色或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小枝近對生或輪生,一年生小枝綠色,二至三年生小枝黃綠色、淡褐色或暗綠黃色,稀淡褐色。葉條形,通常直,長1.1-2.5cm,寬2.5-4cm,先端凸尖或具刺狀短尖頭,基部圓,上面光綠色,中脈不明顯,有2條稍明顯的縱槽,下面淡綠色,氣孔帶與中脈帶近等寬,綠色邊帶與孔帶等寬或稍寬。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葉腋,雌球花成對生于葉腋,基部各有2對交叉對生的苞片及外側(cè)的一小苞片,胚珠直立,單生于假種皮上。種子橢圓形、卵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4.5cm,徑1.5-2.5cm,熟時假種皮淡紫褐色,有白粉,先端有小凸尖頭,胚乳微皺?;ㄆ?月,種子翌年10月成熟。

    化學(xué)成分

    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6-羥基去氫松香醇(6-hydroxydehydroabietinol)和香榧酯(torreyagrandate)。 枝含抗腫瘤黃酮類化合物:香榧黃酮(torreyflavone)及香榧黃酮甙(torreyaflavonoside)。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除濕。主風(fēng)濕瘡毒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浸洗。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敗毒草別名耳葉金毛裸蕨來源蕨類裸子蕨科耳葉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陜西、河南、四川、云......
  • 拼音注音Bài Huǒ Cǎo別名小黃馨、常春小黃馨、火炮子來源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矮探春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asminum humile L.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100-3500m的......
  • 《中藥大辭典》:敗醬拼音注音Bài Jiànɡ別名鹿腸(《本經(jīng)》),鹿首、馬草、澤?。ā秳e錄》),鹿醬(《藥性論》),酸益(《日華子本草》),苦菜、苦蘵(《綱目》),野苦菜(《植物名實圖考》),苦豬菜(《江西中藥》),苦齋公(《四川中藥志》......
  • 拼音注音Bài Jiànɡ Cǎo別名黃花敗醬、龍芽敗醬、黃花龍牙來源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敗醬(苦齋)P. villosa (Thunb.) Juss......
  • 《中藥大辭典》:辮子草根拼音注音Biàn Zi Cǎo Gēn出處《云南中草藥》來源為豆科植物小葉三點金的根。夏、秋采收。性味江西《草藥手冊》:“甘,平?!肮δ苤髦吻鍩崂麧?,止血,通絡(luò)。治黃疸,痢疾,小便淋痛,風(fēng)濕痛,咯血,崩漏,白帶,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