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法半夏

    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 PREPARATUM來源

    本品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guī)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zhì)較松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zhì)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貯藏

    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炮制

    取凈半夏,大小分開,用水浸泡至內(nèi)無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適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適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攪勻,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攪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黃色均勻,口嘗微有麻舌感時(shí),取出,洗凈,陰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凈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鑒別

    (1) 本品粉末淡黃色至黃色。照半夏項(xiàng)下的〔鑒別〕(1) 項(xiàng)試驗(yàn),顯相同的結(jié)果。

    (2) 取本品粉末2g,加鹽酸2ml,氯仿20ml,加熱回流1 小時(shí),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訜o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duì)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duì)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duì)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duì)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暗紅色斑點(diǎn)。

    歸經(jīng)

    歸脾、胃、肺經(jīng)。

    性味

    辛、溫。

    注意

    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功能主治

    燥濕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fēng)痰眩暈,痰厥頭痛。

    用法用量

    3~9g。

    摘錄《中國藥典》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Línɡ別名野菱(《綱目》)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實(shí)。生境分布野生于水塘中或田溝內(nèi)。分布長江流域。原形態(tài)一年生水生草本。浮生葉通常斜方形,或三角狀菱形,長2~5厘米,寬2~7厘米,上面光滑,下面的主脈上略有長絨......
  • 拼音注音Cì Línɡ Gēn出處《綱目拾遺》來源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根。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萆薢拼音注音Cì Bì Xiè別名大菝葜、紅萆薢來源百合科菝葜屬植物刺萆薢Smilax ferox Wall. Ex Kunth,以根狀莖入藥。秋冬春采集,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濕,解毒。用于風(fēng)濕筋......
  • 拼音注音Cì è Xuán Gōu Zi別名黃瑣梅、小紅袍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出處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補(bǔ)編》。來源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刺萼懸鉤子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
  •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別名山葡萄來源葡萄科刺葡萄Vitis davidii (Roman.)Foex,以根入藥。生境分布中南和西南地區(q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利小便。主治慢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用法用量鮮根4兩,水煎或泡酒服。摘錄《全國中草藥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