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釘頭果

    《全國中草藥匯編》:釘頭果來源

    蘿藦科釘頭果Gomphocarpus fruticosus (L.) R. Brown,以全株、莖、葉入藥。

    生境分布

    華北、云南有栽培。

    功能主治

    全株:浸劑治小兒腸胃病。

    莖:作催嚏劑。

    葉:可治肺結(jié)核。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釘頭果拼音注音Dìnɡ Tóu Guǒ英文名fruit of Fruitcose Gomphocarpus出處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科植物釘頭果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omphocarpus fruticosus (L) R.Brown[Asclepias fruticosa]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我國華北及去南栽培,原產(chǎn)地中海。

    原形態(tài)

    灌木。全株具乳汁;莖被微毛。葉對生龍活虎或輪生;葉片條形,長6-10cm,寬5-8m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面成葉柄,無毛,葉緣反卷;側(cè)脈不明顯,聚傘花序生于枝的頂端葉腋間長4-6cm,有花3-7朵;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外面被微毛,內(nèi)面基部有腺體;花冠5深裂反折,被緣毛;副花冠紅色,兜狀;花藥先羰有薄膜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柱頭先端五角狀,肉質(zhì)。蓇葖果腫脹,圓形或卵圓狀,長5-6cm,直徑約3cm,先端漸尖成喙,外果皮有軟剌,剌長達1cm。種子卵形,先端具長約3cm的白色絹質(zhì)種毛?;ㄆ谙募荆谇锛?。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健脾和胃;益肺。主小兒嘔吐;泄瀉;不思納食;肺癆咳嗽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5克。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治小兒腸胃病。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別名牛千斤來源衛(wèi)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生境分布貴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傷。用法用量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蜓心┤?.....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別名滇白櫟、野檳榔來源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性味微苦、澀,溫。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殺蟲。治風(fēng)濕痹痛,蛔蟲、寸白蟲、姜片蟲病?!陡=ㄖ胁菟帯罚骸皻⑾x收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原形態(tài)①白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石脂拼音注音Bái Shí Zhī來源礦物硅酸鹽的白陶土(Kaolin),與赤石脂類同,惟色白或帶淡紅、淡黃色。成分在比例上稍與赤石脂相異。一般認(rèn)為以色白細(xì)膩粘舌無泥土、砂石等雜質(zhì)為佳。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為澀腸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