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草問荊

    拼音注音Cǎo Wèn Jīnɡ別名

    馬胡須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賊科植物草問型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isetum pratense Ehr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挖,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內、山溝林緣、灌叢雜草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草問荊,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莖橫走,黑褐色。春季孢子囊莖稍呈肉質,淡褐色,有密生的綠色輪狀分枝。葉鞘長約1.5cm,葉鞘齒分離,長三角形,長尖,中部棕褐色,邊緣白色,膜質。營養(yǎng)莖單一,有銳飄然脊及刺狀突起,分枝細長,常水平或成直角展開。。孢子囊穗鈍頭;孢子成熟時莖先端枯萎,產生分枝,漸變綠色,和營養(yǎng)莖同出。

    性狀

    性狀鑒別,全草干縮,枝常脫落。莖有多數(shù)輪生的細長分枝。葉鞘齒分離,長三角形,長約1.5cm,先端尖,中部棕褐色,邊緣白色膜質。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含山柰酚-3-雙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山柰酚-3-蕓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山柰酚-3,7-雙葡萄糖甙(kaempferol-3-diglucoside-7-glucoside),槲皮素-3-蕓香糖-7-葡萄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7-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草問型水提取液(1:1)對家兔不同途徑給藥(灌服、腹胺注射、靜脈注射)都有非常顯著的降壓作用,口服降壓維持3-6h,較政黨血壓下降31.2%(平均值),反復應用無快速耐受性。草問荊水提取液使乙酰膽堿的降壓作用增敏,M-膽堿能受體陰滯藥阿插品給與后,其降壓作用減弱或消失。草頭號荊有抑制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對阻斷頸總動脈血流所致加壓反應有抑制作用;切斷迷走神神經(jīng)后降壓作用顯著減弱,故認為草問荊有中樞抑制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草問荊提取取物(1g生藥/ml)靜脈注射1.5-3.0g/kg對豚鼠由繁榮昌盛體后葉素所致的標準II導程心電圖S-T段和T波增高、心率減慢,都有顯著的對抗作用。可使心電圖RR、PQ、OT和ORS間期較給藥前顯著延長。草問荊提取物10-15 g/kg給小鼠腹腔注射,能提高在低壓和常壓條件下耐缺氧能力,增強預先給與異丙腎上腺素所致的耐缺氧能力,使小鼠耗氧率較對照組降低32.8%。心肌86Rb攝取率在低劑量組(10g/kg)和高劑量組(15g/kg)較對照組分別降低8.2%、26.4%;并能對抗異丙腎上腺素所致心肌與血漿Camkp含量增高。

    3.中樞神經(jīng)抑制作用,用草問荊提取液0.2g/10g或0.4g/10g給小鼠灌胃能加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使入昨所需時間縮租及昨眠時間延長。草問荊在0.2g/140g腹愛慕人注射給藥時,對小鼠有微弱的對抗士的寧驚劂作用,能延長驚劂潛伏期;同樣劑量亦能明顯延長小鼠對尼可剎米驚劂的潛伏期。在熱板法證明草問荊提取液0.2g/10g腹腔注射有明顯鎮(zhèn)痛作用。

    4.毒性,草問荊提取液給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38.9+/-2.66g/kg,在給藥后20min時,小鼠活動減弱,眼瞼下垂,反射遲鈍,中毒時翻正反射消失等。草問荊提取液1mg/ml按0.3ml/min恒速靜脈注射,給藥后平均40.4+/-3.6nub,出現(xiàn)ST段、T波明顯上升或倒置,QRS間期延長或心律不齊。最小中毒量為26.4+/-1.95g/kg;最小致死量為31.3+/-1.7g/kg。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利尿;驅蟲。主動脈粥樣硬化;小便澀痛不利;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的根、果實或莖。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參拼音注音Cì Shēn別名刺仙茅、川參來源川續(xù)斷科刺參屬植物大花刺參Morina bulleyana Forr.,以根入藥。秋冬采集,切片曬干或鮮用。除前種外,尚有細葉刺參Morina delavayi Franch......
  • 拼音注音Cì Yè Sǒnɡ Mù別名鳥不企、雞云木、鷹不扒、雷公木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出處始載于《福建師范學院學報》。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長刺楤木的根。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alia spinif......
  • 拼音注音Cì Yè Sū Tiě來源藥材基源: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cas rumphii Miq.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長江流域有盆栽。資源分布:原產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北部、越南、緬甸......
  • 拼音注音Cì Tiān Qié別名苦顛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藥》)。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茄科植物刺茄子的果實。秋季采收,曬干。生境分布生于山間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