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鎮(zhèn)肝熄風湯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鎮(zhèn)肝熄風湯處方

    懷牛膝30克 生赭石30克(軋細)生龍骨15克(搗碎)生牡蠣15克(搗碎)生龜版(搗碎)15克 生杭芍15克 玄參1.5克 天冬15克 川楝子6克(搗碎)生麥芽6克 茵陳6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

    治內(nèi)中風證。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頭目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fā)熱,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暈,至于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后不能復原,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或成偏枯,其脈弦長有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心中熱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膽星6克,尺脈重按虛者,加熟地黃24克,凈萸肉1.5克,大便不實者,去龜版、赭石,加赤石脂30克。

    摘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近代·《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鎮(zhèn)肝熄風湯組成

    懷牛膝、生赭石(軋細)各一兩(30克) ,生龍骨(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龜甲(搗碎)、生杭芍、玄參、天冬五錢各(15克),川楝子(搗碎)、生麥芽、茵陳各二錢(6克),甘草一錢半(4.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鎮(zhèn)肝息風,滋陰潛陽。

    主治

    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中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醒后不能復原,脈弦長有力。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腦血管病、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帕金森病、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也可用于治療慢性胃炎、頑固性失眠、腎炎、舞蹈病、面肌痙攣、哮喘等病癥。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類中風屬陰虛陽亢,肝風內(nèi)動的常用方,以頭目眩暈,腦中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脈弦長有力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高血壓病、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腦血管意外等屬肝腎陰虧,肝陽上亢者。

    3.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患者30例,對照組20例口服利維愛,30日為1個療程。結果:中藥組顯效16例(主癥潮熱汗出消失或基本不發(fā)作;其他癥狀如頭暈耳鳴、心煩易怒、腰膝酸痛、失眠、心悸等有1~2項改善);有效11例(主癥潮熱汗出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1/3~2/3,伴其他癥狀1~2項改善);無效3例(眼藥1個療程以上各癥均無改善);有效率90%。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中藥材》2003年第3期)

    4.帕金森?。烘?zhèn)肝熄風湯聯(lián)合多巴絲進對帕金森病患者增加療效及減輕毒副作用的干預效應,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34例,觀察治療前后臨床療效。統(tǒng)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UPDRSⅠ、Ⅱ、Ⅲ)評分、UPDRSⅣ毒副作用積分對比。結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UPDRSⅠ、Ⅱ、Ⅲ評分、UPDRSⅣ毒副作用積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河南中醫(yī)》2012年第11期)

    5.小兒抽動癥: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口服,每周服藥3~5劑,4周為1個療程,輔以心理疏導及生活指導治療小兒多發(fā)性抽搐癥30例;結果:臨床控制9例(抽動發(fā)作完全緩解,即使偶有輕度發(fā)作不需用藥即可緩解),顯效12例(抽動發(fā)作較治療前明顯減輕,抽動次數(shù)、頻率、強度及復雜程度均明顯好轉),有效6例(抽動癥狀有所減輕),無效3例(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反而加重),總有效率90%。(《陜西中醫(yī)》2014年第3期)

    6.原發(fā)性高血壓:系統(tǒng)評價鎮(zhèn)肝熄風湯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獻,共納入8項合格研究。共計714例患者,納入研究均存在較高的方法學偏倚風險,Meta分析結果顯示,鎮(zhèn)肝熄風湯可部分提高降壓療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小樣本、異質(zhì)性和高偏倚風險的原始研究影響了結果的可靠性,有必要開展樣本量充足、設計合理、執(zhí)行嚴格的臨床試驗進一步評價。(《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年第6期)

    7.急性腦出血:腦出血60例,對照組30熨給予吸氧,戴冰帽,甘露醇脫水,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加入生理鹽水中靜滴,另給予抗感染,生持水、電解質(zhì)平衡及支持等治療,治療組30例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增加口服或鼻飼鎮(zhèn)肝熄風湯,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0%,對照組70%。(《河南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1999年第3期)

    方解

    本方證是由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氣血逆亂所致。陰虛陽亢,風陽上擾,故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中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或時常噫氣,此為類中風的先兆癥狀。若肝陽上升太過,氣血逆亂,遂致卒中。輕者中經(jīng)絡,則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重者中臟腑,則眩暈至于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醒后不能復原;脈弦長有力,為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之征。治宜鎮(zhèn)肝息風,滋陰潛陽。方中重用懷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陽亢,兼滋養(yǎng)肝腎,為君藥。代赭石重鎮(zhèn)沉降,鎮(zhèn)肝降逆,與牛膝相配,引氣血下行;生龍骨、生牡蠣潛陽降逆,既可潛降上亢之肝陽,又可平鎮(zhèn)上逆之氣血;共為臣藥。

    生龜甲、玄參、天冬、杭白芍滋陰養(yǎng)血,柔肝息風,使陰液充足,以制陽亢;肝為剛臟,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過用重鎮(zhèn)之品,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瀉肝陽,條達肝氣,使肝氣疏達,而肝陽自平,共為佐藥。生甘草調(diào)和諸藥,與生麥芽合用,又能養(yǎng)胃和中,以防金石藥礙胃,為使藥。諸藥合用,以鎮(zhèn)肝息風為主,又能滋陰潛陽,標本兼治,而以治標為主。

    現(xiàn)代研究

    據(jù)臨床報道,本方還可用于治療面肌痙攣、小兒夢游癥、早泄、皮膚瘙癢癥、賁門失弛緩癥、假性延髓麻痹癥等。

    方歌

    鎮(zhèn)肝息風十二般,赭石龍骨牡蠣板,玄參天冬牛膝芍,蒿麥川楝甘草緩。

    摘錄近代·《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更多中藥材
  • 處方五倍子4錢,雄黃2錢,乳香3錢,角針2錢,全蝎2錢,蜈蚣2條,麝香1分,梅片1分。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提毒化毒。主一切疽毒。用法用量摻瘡頂上,小膏藥蓋之;或攤貼之。摘錄《青囊秘傳》......
  • 處方麝香3分,川山甲(炙)1兩,蜈蚣(炙,去頭足)3錢,土狗(炙)5錢,地龍(去上,炙)5錢,番木鱉(酥炙)5錢,金鼎砒5錢,雄黃5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大風癱爛敗癥。用法用量八將追魂丹,三厘散。退藥:乳香、沒藥、血竭、朱砂、當歸、元參、......
  • 處方芍藥2兩,梔子2兩,柴胡1兩6銖,升麻2兩半,黃芩2兩半,黃連2兩半,竹葉(切)1升半,桔梗1兩半,細辛15銖,知母2兩,大黃2兩(1本有枳實、杏仁各1兩半,無桔梗、黃連)。功能主治8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食,自下。用法用量上(口父)......
  • 別名虎骨散、大效虎骨散處方虎骨(酥炙)、敗龜(炙)、當歸、官桂(去皮)、地龍(去皮)、牛膝(去苗)、漏蘆、威靈仙、自然銅(燒,醋炙,淬)、玄胡索各等分。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血風遍疰疼痛,丈夫筋骨疼,及打撲損傷疼痛甚者。用法用量虎骨散(《圣......
  •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1斤,牛膝(酒浸,切,焙)1斤,天麻(酒浸,焙)1斤,當歸(切,焙)1斤,烏頭(炮裂,去皮臍)1斤,白附子(炮)1斤,烏藥1斤,五靈脂1斤。制法上為末,蒸木瓜與酒入藥1處,杵1000-2000下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