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臭梧桐花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花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別名

    龍船花(《泉州本草》)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

    功能主治

    治頭風(fēng),痢疾,疝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

    復(fù)方

    ①治風(fēng)氣頭風(fēng):臭梧桐花陰干,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臨臥酒下。(《醫(yī)方集聽》)

    ②止?。簛砟瓿粑嗤┗?,煎湯服。(《綱目拾遺》)

    ③治疝氣偏墜:鮮臭梧桐花五錢。搗爛泡酒服。(《泉州本草》)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臭梧桐花拼音注音Chòu Wú Tónɡ Huā別名

    龍船花、后庭花

    英文名Flower of Harlequin Glorybower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采收和儲藏:6-7月采花,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喬木,高1.5-10m。幼枝、葉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黃褐色柔毛或近無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黃色薄片橫隔。單葉對生;葉柄長2-8cm;葉片紙質(zhì),寬卵形、卵形、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17cm,寬5-14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緣或具波狀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側(cè)脈3-5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長8-18cm,花序梗長3-6cm,具橢圓形葉狀苞片,早落;花萼幼時(shí)綠白色,后紫紅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花冠管細(xì),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徑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內(nèi),熟時(shí)藍(lán)紫色?;?、果期6-11月。

    歸經(jīng)

    肺;肝;大腸經(jīng)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降壓;止痢。主風(fēng)氣頭痛;高血壓??;痢疾;疝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0g;或研末;或浸酒。

    復(fù)方

    ①治風(fēng)氣頭風(fēng):臭梧桐花陰干,澆存性為末。每服二錢,臨臥酒下。(《醫(yī)方集聽》)②止?。焊糁谐粑嗤┗?,煎湯服。(《綱目拾遺》)③治疝氣偏墜:鮮臭梧桐花五錢。搗爛泡酒服。(《泉州本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白前拼音注音Bái Qián別名鵝管白前、竹葉白前英文名RHIZOMA CYNANCHI STAUNTONII來源本品為蘿藦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 Schltr. ex Lev......
  • 拼音注音Bái Lè別名五加皮、鵝掌楸、三葉五加、刺三甲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Merr. 的根皮。夏、秋季采挖根......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千層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別名玉樹、千層皮來源桃金娘科千皮層屬植物白千層Melaleuca leucadendra L.,以樹皮及枝葉入藥。全年可采,陰干。性味葉:辛,微溫。皮:平。功能主治葉:芳香解表,祛......
  • 《中藥大辭典》:白千層葉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處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片,全年可采?;瘜W(xué)成分葉含揮發(fā)油1~1.5%,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占50~65%,其次為松油醇、醛類等。性味辛澀,......
  • 拼音注音Bái Qiān Cénɡ Yóu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層的葉或枝蒸取的揮發(fā)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Melaleuca leucadendron L.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dá)18m。樹皮灰白色,厚而松軟,呈薄層狀剝落。嫩枝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