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方歌】面發(fā)毒在頰車生,初少漸多赤豆形,腫硬焮疼津黃水,證屬風熱客陽明。
【注】此證生面上頰車骨間。初生一個,漸發(fā)數(shù)枚,形如赤豆,色紅焮痛,堅硬似疔,時津黃水。由風熱客于陽明,上攻而成。初宜服荊防敗毒散汗之。若胃火盛,則唇焦口渴,便燥者即服涼膈散下之,法以清涼消毒散敷之即愈。
方劑:涼膈散
組成:黃芩薄荷梔子(生研)連翹(去心)
石膏(生)甘草(生)
芒硝大黃(各等分)
水二鐘,苦竹葉二十片,煎八分;加蜂蜜三匙和服。
【方歌】涼膈散醫(yī)肺胃熱,口渴唇焦便燥結,芩薄梔翹石膏草,芒硝大黃苦竹葉。
又方:清涼消毒散
組成:白芨乳香雄黃天花粉麝香烏藥山慈菇黃柏各等分,共研細末,雞子清和蜜水調敷。
【方歌】清涼消毒去風熱,芨乳雄黃花粉麝,烏藥慈菇黃柏研,雞清蜜調毒即滅。
又方: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容包括內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方歌】面發(fā)毒在頰車生,初少漸多赤豆形,腫硬焮疼津黃水,證屬風熱客陽明。
【注】此證生面上頰車骨間。初生一個,漸發(fā)數(shù)枚,形如赤豆,色紅焮痛,堅硬似疔,時津黃水。由風熱客于陽明,上攻而成。初宜服荊防敗毒散汗之。若胃火盛,則唇焦口渴,便燥者即服涼膈散下之,法以清涼消毒散敷之即愈。
方劑:涼膈散
組成:黃芩薄荷梔子(生研)連翹(去心)
石膏(生)甘草(生)
芒硝大黃(各等分)
水二鐘,苦竹葉二十片,煎八分;加蜂蜜三匙和服。
【方歌】涼膈散醫(yī)肺胃熱,口渴唇焦便燥結,芩薄梔翹石膏草,芒硝大黃苦竹葉。
又方:清涼消毒散
組成:白芨乳香雄黃天花粉麝香烏藥山慈菇黃柏各等分,共研細末,雞子清和蜜水調敷。
【方歌】清涼消毒去風熱,芨乳雄黃花粉麝,烏藥慈菇黃柏研,雞清蜜調毒即滅。
又方: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