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白雞肫

    拼音注音Bái Jī Zhūn來源

    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矩圓葉衛(wèi)矛的根和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oblongifolius Loes.et Rehd.

    采收和儲藏:根,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林邊、溪邊等潮濕之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矩圓葉衛(wèi)矛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m。葉對生;葉柄長達8mm;葉近革質(zhì),光亮,長圓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間有長倒卵形,長6-15cm,寬2-4.5m,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齒,脈網(wǎng)明顯。聚傘花序多回分枝,分枝平展,總花梗及分枝均明顯方形,較粗壯;花黃綠色,直徑5-7mm,4數(shù),花盤方形,雄蕊具極短花絲。蒴果倒圓錐形,長約8mm,略呈四棱形,先端平截。種子有橙紅色假種皮。

    性味

    苦;澀;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主血熱鼻衄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Lì別名栗子樹、白紫蒲樹來源殼斗科白櫟Quercus fabri Hance,以果實的蟲癭入藥。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及華南各省。功能主治治小兒疳積,大人疝氣,急性結膜炎。用法用量5~7錢。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中藥大辭典》:白櫟蔀拼音注音Bái Lì Bù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來源為殼斗科植物白櫟果實上帶有蟲癭的總苞。生境分布生于丘陵的山坡、林中。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南各省。原形態(tài)白櫟,又名:金剛櫟,白反櫟、栭櫟、柞子柴、白斗、櫪柴、白柴蒲樹。落......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桂拼音注音Bái Guì別名三股筋、滇新樟來源樟科白桂Neocinnamomum yunnanense H. Liou,以樹皮、葉入藥。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澀、辛,平。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治感冒,月經(jīng)不調(diào),寒性胃痛,腹脹......
  • 拼音注音Bái Guì Mù Gēn別名將軍樹根來源藥材基源:為??浦参锇坠鹉镜母?。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tocarpus hypargyraus Hance.2.Artpcapus nitidus Trec.subsp.lingna......
  • 拼音注音Bái Huà Pí別名刻因托斯(維名)。出處《新疆中草藥手冊》來源為樺木科植物疣枝樺的樹皮。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