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家白蟻

    拼音注音Jiā Bái Yǐ別名

    白蟻、螱、飛蟻

    英文名termite出處

    始載于《中國藥用動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鼻白蟻動物家白蟻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trari.

    采收和儲藏:夏季黃昏時,在蟻群飛動時捕捉,也可掘蟻琢拾取,捕后用沸水燙死,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家白蟻能建筑大型巢,營群集生活,群體一般居住于林地、庭園的土壤或樹干內(nèi),以及建筑木材中等,有時也定居于衣箱書柜等家俱內(nèi)。

    資源分布:我國南方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家白蟻,兵蟻的頭及觸角淺黃色。上顎黑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面觀頭呈橢圓形。囪近于圓形,大而顯著,位于頭前段的一個微突起的短管上,朝向前方。上顎鐮刀形。上唇近于舌形。觸角14-16節(jié)。前胸背板平坦,較頭狹窄,前緣及后緣中央有缺刻。有翅成蟲頭背面深黃褐色,胸腹背面褐黃色。翅微具淡黃色。復眼近于圓形,單眼長圓形。后唇基極短,前唇基白色,長于后唇基。上唇淡黃色,前端圓形。觸角20節(jié)。前胸背板前緣向后凹,側緣與后緣連成半圓形,后緣中央向前方凹入。前翅鱗大于后翅鱗。工蟻頭微黃。腹部白色。頭后部呈圓形,而前部呈方形。后唇基很短,長度相當于寬度的1/4,微隆起。觸角15節(jié)。前胸背板前緣略翹起。腹部長,略寬于頭,并不很膨大。

    化學成分

    全體含尿酸(uric acid),豆甾烷醇(stigmas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烷醇(campestanol),膽甾烷醇(cholestanol)和脂肪酸(fattyacid)。

    歸經(jīng)

    肝;脾;腎經(jīng)

    性味

    甘;咸;溫

    功能主治

    滋補強壯。主久病或年老體弱;氣血兩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曬干研粉,3-5g。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滋補強壯的功能。主治老年體衰、久病氣血虛弱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扁豆衣拼音注音Biǎn Dòu Yī別名扁豆皮(《本草便讀》)出處《安徽藥材》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種皮。性狀干燥種皮呈不規(guī)則卷縮片狀,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黃白色,種阜半月形,類白色。質(zhì)堅,易碎。氣味皆......
  • 拼音注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扁軸木的枝樹皮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rkinsonia aculenta L.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采......
  • 《中藥大辭典》:扁青拼音注音Biǎn Qīnɡ別名白青(《本經(jīng)》),碧青(《唐本草》),石青,大青(《綱目》)。出處《本經(jīng)》來源為碳酸鹽類礦物藍銅礦的礦石。原形態(tài)產(chǎn)于銅礦氧化帶中。單斜晶系。晶體短柱狀或板狀。通常星粒狀、腎狀、散射狀、土狀等......
  • 別名扛棺回來源蘿藦科娃兒藤屬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葉入藥。隨時可采,曬干,一般鮮用。性味微酸、澀,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種毒蛇咬傷及跌打損傷。用法用量1~2兩,搗爛取汁沖白酒內(nèi)服......
  • 《中藥大辭典》:報春花拼音注音Bào Chūn Huā別名橡只瑪爾布(藏名)出處《西藏常用中草藥》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條紋報春的花朵。6~8月采收。生境分布生于水溝旁及潮濕處。分布西南及西藏、內(nèi)蒙古、新疆。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