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慎柔五書》 勞病主治湯方門

    作者: 胡慎柔

    治男子血虛,有汗潮熱。(以下諸方皆甘溫加辛散,有略佐苦降酸斂者。有汗潮熱,無汗潮,行氣行血佐之。強筋即補氣固氣兼到,而又無壅滿之虞,桂、附、參、 桓多流弊。)

    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川歸 黃 肉桂 陳皮 遠志 熟地 五味子

    姜、水煎。

    補中益氣湯 治氣虛,有汗,潮熱。

    見虛損門。

    治血虛,無汗,潮熱。

    人參 茯苓 陳皮 桔梗 枳殼 前胡 川芎 地黃 川歸 白芍 甘草 半夏 紫蘇 干葛

    姜、棗,水煎。

    治氣虛,無汗,潮熱。

    人參 白術 茯苓 赤芍 當歸 柴胡 葛根 甘草 半夏曲

    姜、棗,水煎。

    八物湯 治女子血虛,有汗,潮熱。

    見損虛門。

    治氣虛,無汗,潮熱。

    白術 葛根 半夏 柴胡 白茯苓 人參 赤芍 當歸 甘草

    姜、棗、水煎。

    治氣血兩虛,無汗,潮熱。

    白術 茯苓 甘草 白芍 歸身 柴胡

    姜、棗、水煎。

    治咳嗽,咯血(咳嗽由于陽明沖任上虛,血不溫養(yǎng);咯血由于絡血為邪氣吸攝,不能勻布?!秲?nèi)經(jīng)》所謂真邪相攻亂而相引也。)

    人參 五味子 桑白皮 白術 黃 白茯苓 地骨皮 熟地 柴胡 歸身 前胡 陳皮 甘草 枳殼 桔梗

    渴加烏梅半個;熱加青蒿、知母。

    治吐血后咳嗽。(此系任脈上虛,肺失溫養(yǎng),方中多用清肺,未合。)

    知母 貝母 天冬 麥冬 款冬花 天花粉 苡仁 杏仁 五味子 甘草 兜鈴 紫菀 百合 桔梗 阿膠 當歸 生地 紫蘇 薄荷 姜煎,入飴糖一匙,日三服。血盛,加蒲黃、茜根、藕節(jié)、大薊、小薊、茅花。痰,加南星、半夏、橘紅、茯苓、枳殼、枳實、栝蔞仁。喘盛,加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萊菔子、葶藶子、蘇子。熱盛,加山梔、黃連、黃柏、連翹。風盛,加防風、荊芥穗、金沸草、甘菊、細辛、香附。寒盛,加人參、芍藥、桂枝、五味子、白蠟。

    治骨蒸。

    人參 黃芩 知母 地黃 葛根 石膏 粳米 麥冬 甘草

    浮小麥一撮,水煎。

    二十四種蒸病用藥法。以下方法,俱從五蒸湯見癥加減。

    所謂勞蒸者,毛折發(fā)焦,肌膚甲錯,其蒸在皮。又癥舌白唾血。加石膏、桑白皮。

    外熱內(nèi)寒,身振肉 ,其蒸在肉。又癥食無味而嘔,煩躁不安。加芍藥。

    發(fā)焦,鼻衄,或復尿血,其蒸在血。加生地、當歸、童子小便。

    身熱煩躁,痛如針刺,其蒸在脈。又癥唾白,浪語,脈絡亂,緩急不調(diào)。加生地、當歸、童便。(痛如針刺,血滯而散,不能融活故也。)

    爪甲焦枯,眼黑脅痛,其蒸在髓。又癥髓沸骨中熱。加天門冬、當歸、生地。

    頭眩,熱悶,涎濁,眵淚,其蒸在腦,加生地、防風。

    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加知母、黃柏、當歸、芍藥。

    乍寒乍熱,中脘煩悶,其蒸在三焦,加竹葉、石膏。

    小便赤黃,凝濁如膠,其蒸在膀胱。又癥右耳焦。加澤瀉、滑石。

    大便秘泄,腹中雷鳴,其蒸在小腹。又癥下唇焦。加赤茯苓、木通、生地。

    大腹陰痛,口舌干疼,其蒸在大腸。又癥右鼻孔干痛。加大黃、芒硝。

    口鼻干燥,腹脹自汗,睡臥不安,其蒸在胃。又癥舌下痛。加石膏、粳米、大黃、芒硝、干葛。

    口苦耳聾,兩脅下痛,其蒸在膽。又癥眼色白。加柴胡、栝蔞。

    里急后重,肛門閉澀,其蒸在廣腸。加(缺)

    小腹 痛,筋脈縱緩,陰器自強,其蒸在宗筋。加(缺)

    眩暈下淚,躁怒不常,其蒸在肝。又癥眼黑。加川芎、當歸、前胡。

    舌黑氣短,煩悶灑淅,其蒸在心。又癥舌干。加黃連、生地、當歸。

    唇干口瘡,胸腹脹滿,畏寒不食,其蒸在脾。加芍藥、木瓜、苦參。

    咳嗽喘滿,咯痰吐血,聲嘶音啞,其蒸在肺。又癥鼻干,加天冬,桔梗、紫菀、烏梅肉。

    耳葉焦枯,香港腳酸痛,其蒸在腎。加生姜、石膏、知母、寒水石、 本。

    情想不寧,精物時下,其蒸在右腎。加(缺)

    心膈噎塞,攻擊疼痛,俯仰煩冤,其蒸在膈。加(缺。)

    上氣喘促,鼻干,身熱不安,其蒸在氣。加人參、黃芩、梔子。

    以上共二十三種加減,系立齋先生引《醫(yī)林集》。

    胞蒸,小便赤。用澤瀉、茯苓、生地、沉香、滑石。

    膀胱蒸,右耳焦。用澤瀉、滑石。

    骨蒸,齒黑腹痛,足脛瘦。用鱉甲、地骨皮、丹皮、當歸、生地。

    臀蒸,腿細,肢腫,腑臟俱熱。用石膏、滑石。

    膚蒸,肌肉熱。用牡丹皮。實熱。加黃芩、黃連、黃柏、大黃。虛熱,加烏梅、柴胡、蛤蚧、青蒿、鱉甲、丹皮。

    以上出《體仁匯編》。

    薛立齋云∶凡此諸癥,虛勞熱病,皆由食肉與油膩、房勞、飲酒而成者,久蒸不除,變?yōu)轲岚Y,即死。亦有瘧久不愈,以致咳嗽失治,漸成骨蒸勞瘵,當推標本而治之。

    按∶薛立齋云∶蒸病二十四種,止簡得二十三種。《體仁匯編》言蒸病亦二十三種,且蒸病各異,各蒸下注,或有或無??梢姴≈U難,人罕傳師,所以闕漏無憑,前后不一,俟博觀者補之。

    海藏云∶以上諸蒸,或臟病,或腑病,或腑臟俱病,脈絡氣血,交經(jīng)相屬,用藥皆當合而用之。君臣佐使,上下奇偶,表里虛實,逆從通塞,汗下補吐,咸在其中。

    凡蒸病不已,骨節(jié)間陰有干血,用行血丸。(凡血實能令肌肉實腫,血虛亦能令腠理膜絡虛腫。腫則升降開合失常不能循環(huán)接濟,而遺溺滑精諸證先見,久則枯萎攣縮幻證迭出,故治虛中,緩中者內(nèi)膜筋舒,氣活而無脹急也,靜參大黃 蟲丸當有悟入。)

    治一切勞傷,內(nèi)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

    大黃(十分,蒸)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藥(四兩)干地

    煉蜜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治一切勞瘵積滯,未經(jīng)藥壞癥者。

    當歸(炒) 乳香 沒藥(一錢) 人參 虻蟲(十四個,去翅足) 水蛭(十四個炒)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 大黃(四錢)

    蜜丸如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用百勞水下,取惡物為度,服白粥十日。百勞水者,杓揚百遍,即甘瀾水也。

    立齋先生止述獺爪治蟲,不及言古治蟲之方,今具于此,有心者究焉。

    一肝癆熱,生長蟲,在肝,令人畏恐不安,眼中赤壅,治以五鳳丸。

    烏雞卵(去黃,五枚) 吳萸(東行根,三升) 黃蠟(三兩) 干漆(四兩) 粳米粉(半升)

    一心癆熱,有蟲長尺余,名蠱蟲,貫心即死,治以雷公丸。

    雷丸(五枚) 陳皮 桃仁(各一兩一錢半) 貫眾 蕪荑 青葙子 干漆(各一兩) 亂發(fā)(一團) 僵蠶(十四枚)

    為末,蜜丸小豆大。每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一脾勞熱,內(nèi)有白蟲在脾,令人好嘔,而胸中咳吐不出,治以吳萸根湯。

    吳茱萸(東行根,一錢) 火麻子(八錢) 陳皮(一兩五錢)

    水煎服,或下蟲,或下黃汁。凡合此藥,禁聲勿語方驗。

    一肺勞熱,瘦損,有蟲在肺,令人咳逆氣喘,所謂憂忿氣膈寒熱,皆膏肓之疾,針灸麥冬(五兩) 蜀椒(一兩) 遠志 防風 細辛 生姜 甘草(各五錢) 百部 人參 白術 黃 (各七錢五分) 桂心(二錢五分) 杏仁(二十四粒)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忌生冷肥膩。

    一腎癆熱,蟯蟲生腎中,令人四肢腫急,治以千金散。

    貫眾(三兩) 干漆(二兩) 蕪荑 胡粉 槐白皮(各一兩) 吳萸(五十粒) 杏仁(四上為末,平旦井水調(diào)服方寸匕,漸加,病瘥即止。

    傳尸癆蟲一十八種。傳尸自上注下,病與前人相似,故又曰注?;獨w于元陽之內(nèi),(句似有誤。)變幻種類,最多古怪。

    第一代,蟲如嬰兒,或如鬼,或如蛤蟆,遇丙丁日食起,醉歸心俞。

    第二代,蟲如亂發(fā),或如守宮,或如蜈蚣,或如蝦,遇庚辛日食起,醉歸肺俞。

    第三代,蟲如蚊如蟻,或如蜣螂,或如刺 ,遇庚辛日食起,醉歸厥陰。

    第四代,蟲如亂絲,或如豬肝,或如蚯蚓、如蛇,遇戊巳日食起,醉歸脾俞。

    第五代,蟲如鱉龜,或有頭無足,或有足無頭,或如鼠,或如精血,遇甲乙日食起,醉歸肝俞。

    第六代,蟲如馬尾,有兩條,一雌一雄,或如鱉有頭足尾,或如爛面,或長或短,遇癸亥日食起,醉歸腎俞。

    古又有九蟲∶一曰伏蟲,長四寸許,為諸蟲之長;二曰蛔蟲,長尺許,貫心即殺人;三曰白

    五曰肺蟲,其狀如蠶,令人咳嗽;六曰 蟲,狀如蛤蟆,令人嘔吐呃逆,喜嘔,嘈雜,愛食泥炭、生米、茶、鹽、姜、椒等物;七曰膈蟲,如瓜瓣,令人多唾;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令人腸鳴;九曰蟯蟲,狀如菜蟲,形至細微,大抵諸蟲,皆因飲食不節(jié),或饑飽失宜,或過飧腥膾炙 ,或鱉、莧同食,以致中脘氣血不運而成積,積久成熱,濕熱熏蒸,與瘀血凝結,隨五行之氣變化,而為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為螢是也。

    凡蟲癥,眼眶上下青黑,面色痿黃,臉上有幾條血絲,如蟹爪分明,飲食不進,肌肉不生,沉重寒熱。若不早治,相生不已,貫心殺人。

    又有山澗蛇虺、水蛭遺精,誤飲其水,或草木果實蟲聚,誤食以致心腹刺痛,或引腰脅,時作時止,諸藥不效,乃蟲癥也。雄砂丸主之。

    鶴虱 蕪荑 干漆 僵蠶(各三錢) 貫眾 石榴皮(各五錢) 朱砂 雄黃 雷丸 甘遂上為末,米粉煮糊,為丸,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時粥飲下。善殺諸蟲,或加麝香少許又方單用雄黃末酒調(diào)下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