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查古籍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閔文川先生,肛上生一腫毒,月余膿潰矣,但稍動則出鮮血不止,大便結(jié)燥,胸膈飽脹,飲食不思。脈兩寸短弱,關(guān)弦,尺洪滑。此氣虛血熱,陷于下部。法宜補(bǔ)而升提也者,不然痔漏將作,可慮也。黃 二錢,歸身、地榆、槐花、枳殼各一錢,升麻、秦艽各七分,荊芥穗五分,甘草三分,服后胸膈寬,惟口苦甚,前方加酒連、連翹各五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