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瞿麥湯

    《外臺秘要》卷十一引《近效方》:瞿麥湯別名

    瞿麥飲(《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處方

    瞿麥穗 澤瀉 滑石各45克 防己23克 黃芩 大黃各7.5克 桑螵蛸(炒)40枚

    制法

    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

    治消渴欲成水氣,面目及足脛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9克,水1.8升,煮60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良久再服。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一引《近效方》《圣濟總錄》卷九十八:瞿麥湯處方

    瞿麥(用穗)45克 黃芩(去黑心)雞蘇各30克 當(dāng)歸(切,焙)23克 木通(銼)45克 白茯苓(去黑皮)芍藥 滑石(研)各23克

    制法

    上藥八味,搗為粗末,過篩。

    功能主治

    治氣淋。膀胱熱結(jié),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直指》卷十六:瞿麥湯別名

    瞿麥散

    處方

    爛滑石、赤芍藥、瞿麥穗、車前子(不炒)、赤茯苓、石韋(去毛)、桑白皮(炒)、阿膠(炒酥)、黃芩、生干地黃(洗,焙)、甘草(炙)、白茅根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血淋,尿血。

    用法用量

    瞿麥散(《奇效良方》卷三十五)。

    摘錄《直指》卷十六《圣濟總錄》卷一五一: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1兩半,延胡索1兩半,京三棱(炮,銼)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白前1兩,大腹(銼碎)1兩,代赭1兩,紅蘭花(炒)1兩,桃仁10枚(去皮尖雙仁,炒,研),草豆蔻(去皮)3枚。

    制法

    上為粗末,入桃仁拌勻。

    功能主治

    婦人經(jīng)候不調(diào),氣攻心腹,妨脹迷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一《圣濟總錄》卷四十三: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木通(銼)1兩,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心熱煩躁,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竹葉10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三《圣濟總錄》卷一五九: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2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桂(去粗皮)1兩,木通(銼碎)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未下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魏氏家藏方》卷七:瞿麥湯處方

    苦杖、瞿麥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2盞,加燈心30莖,煎1盞,不拘時候服。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外臺卷十一引《近效方》:瞿麥湯別名

    瞿麥飲

    處方

    瞿麥穗1兩半,澤瀉1兩半,滑石1兩半,防己3分,黃芩1分,大黃1分,桑螵蛸(炒)14枚。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消渴,欲成水氣,面目并足脛浮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瞿麥飲(《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摘錄外臺卷十一引《近效方》《普濟方》卷一四三:瞿麥湯處方

    瞿麥2兩,扁竹1兩,甘草1兩,車前子1兩,大黃2兩,梔子5錢,木通5錢,滑石5錢。

    功能主治

    下其蓄毒,排其膿血。主傷寒下痢,赤白膿血,下重,或不能便,或小便少,當(dāng)逐邪則愈,以腸痹故也。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溫服5合,未愈再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三《普濟方》卷三五四:瞿麥湯處方

    瞿麥半兩,黃芩半兩,通草半兩,大棗12枚。

    功能主治

    產(chǎn)后淋痛。因虛損有熱氣客于胞中,血隨小便出,為血淋。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盞半,煎至大半盞,去滓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五四《外臺》卷二引《古今錄驗》:瞿麥湯處方

    瞿麥3兩,甘草3兩,滑石4兩,葵子2合半,石韋3兩(去毛令盡)。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傷寒熱甚,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注意

    忌海藻、菘菜。

    摘錄《外臺》卷二引《古今錄驗》《圣濟總錄》卷九十八:瞿麥湯處方

    瞿麥(去梗)半兩,木通(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滑石(碎)1兩半,冬葵子(炒)1合,甘草(炙,銼)半兩,桑根白皮(銼)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通利小腸。主卒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2寸,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圣濟總錄》卷一五九:瞿麥湯處方

    瞿麥(去梗)1兩半,牛膝(去苗,切,焙)1兩,榆白皮1兩(切細(xì)),桂(去粗皮)3分,木通(銼)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子死腹中,2-3日不出,母氣欲絕。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連3-5服,未下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圣濟總錄》卷一五九:瞿麥湯處方

    瞿麥(用穗子)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子死腹中未久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連2-3服,未下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圣濟總錄》卷九十五: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半兩,滑石半兩,木通(銼)半兩,海金沙1分,冬葵子1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燈心20莖,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五《傷寒微旨論》卷下:瞿麥湯處方

    瞿麥1兩,扁蓄1兩,豬苓1兩,黃芩1兩,茯苓1兩,木通半兩,滑石3兩,甘草3錢,通草1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傷寒病人2-3日以后至未大汗以前,若小便黃色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同煎至8分,去滓,放溫涼,時時服。

    若覺渴或發(fā)熱,加栝樓根1兩;若小便赤色,加黃芩半兩;若小便少,加車前子3分;若小便澀如淋,莖中痛者,加石韋半兩,冬葵子3分,續(xù)隨子半兩;若臍下悸動,加茯苓、桂枝各半兩,并依前法服。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下《圣濟總錄》卷九十八: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大黃(熬)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當(dāng)歸(切,焙)1兩半,桔梗1兩半,牽牛子1兩半,大腹(銼)1兩半,木通(銼)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延胡索1兩半,射干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氣淋澀滯。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7片,煎取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圣濟總錄》卷九十八: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3兩,生干地黃(焙)3兩,郁金2兩,車前葉(切,焙)3兩,滑石(碎)5兩,芒消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血淋熱結(jié),不得通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八《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瞿麥湯處方

    瞿麥1兩,石韋(去毛)1兩,滑石2兩,小麥2合。

    功能主治

    小兒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1升,服1合,日4服,夜2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嬰孺方》《圣濟總錄》卷八十: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車前子、滑石(碎)、茅根(銼)、甘遂(微炒)、苦參各等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水蠱。腹脹滿急,小便不通,縱有,少而黃赤。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水2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以利為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圣濟總錄》卷一五九:瞿麥湯處方

    瞿麥穗1兩,消石1兩,黃連(去須)1兩,滑石1兩,甘草(炙)1兩,王不留行1兩1分,延胡索1兩1分,當(dāng)歸(切,焙)1兩1分,大黃(銼,炒)1兩1分,生干地黃(焙)1兩半,連皮大腹(銼)1兩半,鬼箭羽1兩半,射干1兩半,威靈仙(去土)1兩半,雷丸1兩半,檳榔(銼)1兩半,京三棱(煨,銼)1兩半,郁李仁(炒)1兩半,吳茱萸(湯洗,焙,炒)半兩,牽牛子(炒)2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難產(chǎn),及已產(chǎn)胞衣不下,或墜胎后血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九《圣濟總錄》卷一五七:瞿麥湯處方

    瞿麥(去根,銼)2兩,榆白皮(銼)2兩,木通(銼)2兩,冬葵子(揀凈,微炒)1合,滑石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滑胎易產(chǎn)。主妊娠,數(shù)日不產(chǎn)。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虎骨(酥炙)、牛骨(醋炙)、龍骨(碎研)、雞骨(炙)、狗骨(炙)、兔骨(炙)、豬骨(炙)、羊骨(炙)、楓香脂(研)、自然銅(火燒醋淬2-7遍)等分。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筋骨損折。用法用量每有傷折處,摻藥在瘡上,用黃米粥勻攤帛上,裹瘡口,......
  • 處方六一散1錢,橄欖核(煅炭)5錢,冰片1分。制法上藥研勻。功能主治下疳。用法用量麻油調(diào)涂。摘錄《雞鳴錄》......
  • 處方冰片3分,何樹皮5錢。制法上為細(xì)末。功能主治湯火傷。用法用量濕者干摻,干者油調(diào)刷。摘錄《外科真詮》卷下......
  • 處方牛黃(別研)半兩,真珠(別研)半兩,人參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安息香(酒化)半兩,胡黃連半兩,龍膽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遠(yuǎn)志(去心)半兩,丹砂(別研)1兩,瑇瑁(鎊)1兩,犀角(鎊)1兩,龍腦(別研)1分,龍齒1分,鐵粉(......
  • 《圣濟總錄》卷三十四:冰壺散處方不灰木半兩(燒),玄精石半兩(生研),金星石半兩,銀星石半兩,馬牙消(生)半兩,甘草(炙,銼)1兩,消石1分。制法上各為散,先將甘草鋪在銚內(nèi),次入諸藥,炒良久,移放地上,以銚冷為度,重研過。功能主治解暑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