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柃木

    《全國中草藥匯編》:柃木拼音注音Línɡ Mù別名

    細葉菜、海岸柃

    來源

    山茶科柃木屬植物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以莖、葉、果入藥。夏秋采集,曬干或鮮用。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消腫,止血。用于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腹水,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柃木拼音注音Línɡ Mù別名

    吹木葉(《湖南藥物志》),細葉菜(江西《草藥手冊》),硐龍絡(luò)(苗名)。

    出處

    《湖南藥物志》

    來源

    為山茶科植物柃木枝葉果實。

    生境分布

    生山坡陰濕處。分布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原形態(tài)

    柃木,又名:釣茄子樹。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3米。葉互生,橢圓形或披鐘形,長4~7厘米,寬1.5~2厘米,先端鈍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或細圓鋸齒;幼葉有柔毛,老則兩面平滑無毛;葉柄短?;ㄐ?,徑約4~6毫米,單性,雌雄異株,1~2朵腋生,花梗短而下垂;萼片5,卵圓形;花瓣5,紫白色;雄花有雄蕊12~15;雌花花柱長1.5毫米,3裂。漿果球形,徑3~4毫米,熟時由紅色變?yōu)樽虾谏??;ㄆ诖撼酢?/p>化學成分

    葉含己烯-3-醇-(1)。果實含矢車菊甙。種子含脂肪油。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消腫止血。

    復方

    ①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硐龍絡(luò)葉或果適量,煨水熏洗患處;又用硐龍絡(luò)葉或果一兩。煨水服。

    ②治膳脹:硐龍絡(luò)葉、果各二兩。煨水服。

    ③外傷出血:硐龍絡(luò)葉搗絨,外敷傷口。(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④治發(fā)熱口干:柃木三錢,烏泡二錢,十大功勞二錢,車前草二錢,水燈草二錢。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柃木拼音注音Línɡ Mù別名

    吹木葉、細葉菜、 釣茄子、細葉茶。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Japanese Eurya出處

    出自《湖南藥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柃木的枝葉或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ry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枝葉全年可采,果實8月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坡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臺灣、湖南、四川等地。

    原形態(tài)

    柃木 灌木,高1-3m。嫩枝有棱,無毛或有疏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5mm;葉片革質(zhì),成兩列狀,橢圓形至圓狀披針形,長3-6cm,寬1.5-3cm,先端銳尖或漸尖,微凹,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無毛,主脈在上面下陷,側(cè)脈不明顯?;▎涡?,雌雄異株,常1-3朵簇生于葉腋和枝側(cè);花梗短,下垂;萼片5,近圓形,宿存;花瓣5,白色或黃綠色,卵形,基部連合;雄花的雄蕊多數(shù),短于花瓣,退化子房有或無;雌花無雄蕊,花柱短,先端3淺裂。漿果圓球形,徑約5mm,成熟時紫黑色?;ㄆ?-4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枝條灰色,皮孔明顯,有枝痕和葉柄痕。葉多破碎,完整葉片披針形,長4-6cm,寬1.5-2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圓鋸齒或呈鋸齒狀;表面黃綠色或暗綠色,嫩葉色淡,有柔毛,老葉色深,較光滑;革質(zhì)。果實呈不規(guī)則的球形,皺縮,直徑3-4mm,暗紅色或紫黑色。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新鮮的葉中含維生素C29-219mg/100g。果實含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矢車菊素3-乙酰蕓香糖甙(cyanidin 3-acetylrutinodide);花含柃木花甙(euryanoside),哈里瑞酮(halleridone)和木來木甙(cornoside)。

    歸經(jīng)

    脾;膀胱經(jīng)

    性味

    苦;澀;涼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利水消腫;止血生肌。主風濕痹痛;腹水膨脹;發(fā)熱口干;瘡腫;跌打腫痛;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

    各家論述

    1.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疼痛:硐龍絡(luò)葉或果適量,煨水熏洗患處;又用硐龍絡(luò)葉或果一兩。煨水服。

    2.治臌脹:硐龍絡(luò)葉、果各二兩。煨水服。

    3.外傷出血:硐龍絡(luò)葉搗絨,外敷傷口。(江西《草藥手冊》)4.治發(fā)熱口干:柃木三錢,烏泡二錢,十大功勞二錢,車前草二錢,水燈草二錢。水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甜蜜蜜拼音注音Bái Huā Tián Mì Mì別名白花枝子花、蜜罐罐、戈壁青蘭來源唇形科青蘭屬植物異葉青蘭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以全草入藥。夏季采收,曬干。性味苦、......
  • 拼音注音Bái Huā Chuān Xīn Lián來源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須藥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drographis laxiflora (BI.) Lindau [A.tenera (Nees) O. Kuntze; ......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莧別名爛腳蒿、白牛膝、土牛膝、懷牛膝來源藜科白花莧Aerva sanguinolenta (L.) Blume,以根、花入藥。生境分布云南、廣西。性味微辛,平。注意忌服酸、冷。孕婦忌服。功能主治散瘀止痛,除濕,調(diào)經(jīng)止......
  • 拼音注音Bái Huā Cǎo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鵝毛玉鳳花的莖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benaria dentata (Sw.)Schltr.[Orchis dentata Sw.; Platanthera dentata (Sw......
  • 《中藥大辭典》:白花菜拼音注音Bái Huā Cài別名羊角菜(《綱目》),屢析草(《生草藥性備要》)。出處汪穎《食物本草》來源為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的全草。夏季采收。生境分布生長于荒地,或栽培于庭園。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廣西、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