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總論

    作者: 朱梓

    論曰。凡杖瘡入水。則兩外作瘡。年深未瘥。膿汁常有涓涓不干之狀。蓋由中焦有綠水此涎所阻。水隨經(jīng)而旁入瘡中。故飲水則瘡中水出。乃上涌寒痰。汗如水流。若綠水下盡。而痂自干。證亦無患矣。昔一男子被杖瘡。痛發(fā)熱。毒瓦斯入里。驚涎堵塞。牙禁不開。粥藥不下。前后月余。百治無功。遂以三圣散吐青蒼驚涎。次以利膈丸百粒。下臭惡燥糞。復(fù)煎通圣散數(shù)錢。熱服之。以酸辣蔥醋湯。發(fā)其汗吐交出。其人自活。

    乳香膏

    (出危氏方)

    治老金瘡、杖瘡。神效。

    乳香沒藥(各七錢)白芷當(dāng)歸羌活獨(dú)活川牛膝(五錢)川芎自然銅(七錢)石為末。用欲成膏。

    深者捻成之。

    濕摻藥

    沒藥(三錢)乳香(三錢)輕粉密陀僧自然銅血竭(各一錢)黃蠟(四錢)磁盤末(蠟。令化諸藥于瘡孔內(nèi)。仍

    洗藥

    天南星草烏大黃貝母荊芥劉寄奴川椒降真香野紫蘇上不以多少。用水半揭靨

    治杖瘡

    腦子(五分重)麝香(五分重)龍骨胭脂密陀僧輕粉熟寒水石乳香沒藥(各一

    乳香散

    (出儒門事親)

    治貼杖瘡腫痛。

    大黃黃連黃柏黃芩(以上各三錢)乳香(另研)沒藥(另研以上各一錢)腦子(少許)上為末。后入后三味。冷水調(diào)勻。攤于緋絹上。貼杖瘡上。

    杖丹。

    大黃黃連黃芩梔子白芷芒硝南星(各等分)上先將油布用皂莢湯煎去油。

    水洗用水

    神讓散

    (亦名鬼代丹出德生堂方)

    治打著不痛。

    地龍(二兩)密陀僧(一兩)無名異(三兩)自然銅(火三兩)木耳(一兩)乳香沒藥杖瘡少瘥。以大。每服一丸

    杖瘡有血。

    (方見如圣散)

    杖瘡藥

    真綠豆粉(一斤)槐樹皮(四兩)上同入鍋內(nèi)。文武火炒令黃色。去槐枝。加乳香少許。為

    五黃散

    (一名乳香膏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杖瘡。定痛、拔毒、消腫。

    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以上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新水調(diào)成膏。用緋絹帛上

    治杖瘡方。

    血竭輕粉干胭脂密陀僧乳香沒藥上各等分為末。冷水洗凈。拭干。豬脂調(diào)搽。

    龍腦潤肌散。

    (出宣明論)

    治杖瘡熱毒疼痛。

    黃丹(一兩)密陀僧(半兩)麝香(半兩)輕粉(一錢半)龍腦(一字)上為細(xì)末。摻藥在

    治杖瘡神效方。

    (一名乳香散出濟(jì)生拔粹)乳香沒藥(各三錢)茴香(四錢)自然銅(火燒醋淬七次)當(dāng)歸(各半兩)上為細(xì)末。每

    治金瘡及棒瘡。

    風(fēng)化鍛石(入黃丹狗血研細(xì)作餅子掛當(dāng)風(fēng)令待干)血竭乳香龍骨沒藥(炒)上為細(xì)末

    治棒瘡方

    黃連黃柏白蘞白芨五靈脂上等分為末。井水調(diào)涂。綿貼。不用洗。一服便好。

    沒藥散

    治杖瘡。止瘡?fù)?。令瘡不移?/p>

    密陀僧沒藥乳香(各一兩)干胭脂(一兩半)膩粉(半兩)上為細(xì)末。次入龍腦少許。

    若多更妙。燒蔥與羊骨髓。生用。同研如泥。攤在緋帛上貼之。

    靈異膏

    治杖瘡、金瘡。撲、皮破、湯火所傷。久年惡瘡。

    川郁金(一兩真者)生地黃(二兩去土)粉草(一兩)臘月豬板脂(一斤)上銼如豆粒大。

    盛。貯水浸之止血定疼。

    沒藥散

    (出濟(jì)生拔粹)

    治杖瘡。

    干胭脂乳香沒藥輕粉(各等分)上同研極細(xì)。流洗了。摻瘡上。

    圍藥

    治若四下腫脹不破。用于四下不破。圍定消腫。定疼痛。

    無名異(一錢半炒)木耳(去土一錢半炒)大黃(一錢半炒)上研極細(xì)。用蜜并藥油。調(diào)圍

    治杖瘡。及諸般腫毒。

    白芨黃連黃丹上為末。入瓷碗內(nèi)。用新水?dāng)嚧?。候藥澄結(jié)。去水。以黑傘紙攤膏藥貼

    治杖瘡

    (出千金方)鍛石(七斤)新豬血(一斤)上和為丸。熟燒之。破更丸。燒三遍。研為末敷上。

    治杖瘡方

    木耳生芝麻上搗碎。圍于杖瘡上。其出血小毒。甚妙。

    治杖瘡。

    (出千金方)用釜臍下土為細(xì)末。以油和涂訖。臥羊皮上瘥。

    又方

    (出千金方)服小便甚良。

    治杖瘡不作KT止痛。

    (出本草)用黍米燒為灰和油。涂之。

    治杖瘡。

    (出本草)以爵床汁涂患處立瘥。俗名赤眼老母草。

    治杖瘡。并打損瘡。中風(fēng)疼痛者。

    (出本草)炒馬驢濕糞。分取半。替換熱熨之。冷即易之。日五十遍。極效。

    治杖瘡方

    用冬青樹葉搗汁。取乳雞毛刷數(shù)次。即效。

    又方

    用平胃散、嚼帶殼銀杏、用蜜調(diào)。敷之。

    鬼代丹

    療人打著不痛。甚妙。

    用地龍去土。炒為細(xì)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后食黃蠟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細(xì)

    神效杖瘡惡瘡膏。

    (出永類鈐方)黃芩(二兩水飛)清油(六兩)白膠香(四兩)凈黃連(半兩)檳榔(六個(gè))杏仁(一十個(gè)

    治棒瘡。

    (出永類鈐方)用連須蔥煨熱搽。甚妙。

    杖瘡不問輕重。先逐寒邪。方治瘡口。切不可與酒。則寒邪不散。生他證不能便

    愈。看老弱先服香蘇散。有熱服敗毒散三四服。然后服十宣散。除桂。瘡上用水調(diào)膏。

    用綠豆粉、清油、白水各半調(diào)涂。住痛、用一黑散。赤龍鱗存性。即古松皮。退腫用

    一黃散。郁金四錢。赤石脂三錢。白芷二錢。天花粉三兩。腫甚加荊芥。一云。紅內(nèi)消

    如不用。白芷加獨(dú)活。并用茶調(diào)。貼瘡口。外留口。其他瘡如無膿。熱酒調(diào)貼。如有濃

    姜汁三分。茶清七分。調(diào)杖瘡用乳香煎。調(diào)敷瘡口內(nèi)外。皆有用。仍加善應(yīng)等膏藥貼。

    肉潰爛用生肉藥摻?;蚰[不消。用破血藥。外以針刺去瘀血。用一黃散敷貼。一黃散逐

    時(shí)調(diào)下。早調(diào)下則不驗(yàn)。如臭、洗藥中加藿香?;蛘群蟊蝗耸┒舅?。急燒百沸湯候溫。

    以芒掃梗五六寸二百莖。干凈。一橫一直。磊病臀上。用二人于病腿上壓出瘀血???/p>

    出。于熟冷水中凈洗。至無血為度。忌毒食、行房、不凈席臥、登廁熏觸?;蛟谡群罂?/p>

    痛。只加乳沒二藥。

    治杖瘡。

    (出本草)以七仙草搗枝葉。敷之。

    治杖瘡。

    (出本草)取牛蒡葉貼之。永不畏風(fēng)、不膿。亦搗敷之。

    治杖瘡。

    (出本草)取古廁木燒煙。于瘡上熏之。冷風(fēng)不入。

    治杖瘡。

    (出本草)用馬齒莧搗。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