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旱明瓊、云南虎尾蕨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為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的全草。秋季采收,晾干切段。
生于山野陰濕石上。分布西南地區(qū)。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密被狹長鱗片,鱗片棕黑色,先端尾尖。葉叢生,葉柄長1.5~3厘米,深褐色,密被狹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3厘米,兩端漸狹,2回羽狀分裂,羽片15~28對,有短柄,矩圓狀披針形,水平展開,長0.5~2.5厘米,羽片深裂,裂片3~6對,矩圓形,邊緣有鈍齒,上下面無毛,脈不顯,每齒具細脈1條。孢子囊群線形,棕色,沿細脈著生。
苦,寒。
清熱,利尿,通乳。治膀胱炎,血淋,乳腺炎,乳汁不通,乳糜尿,睪丸炎。
內服:煎湯,3~5錢。
旱明瓊、云南虎尾蕨、小鳳尾草、小蕨蕨、鳳尾草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A.exiguum Bedd.var.yunnanense(Franch.)Ching]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切段。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狀莖短,直立,密被狹長鱗片,鱗片棕黑色,先端尾尖。葉叢生,葉柄長1.5-3cm,深褐色,密被狹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1-3cm,兩端漸狹,2回羽狀分裂,羽片15-28對,有短柄,矩圓狀披針形,水平展開,長0.5-2.5厘米,羽片深裂,裂片3-6對,矩圓形,邊緣有鈍齒,上下面無毛,脈不顯,每齒具細脈1條。孢子囊群線形,棕色,沿細脈著生。
肝;膀胱經
苦;寒
清熱解毒;利尿;通乳。主感冒發(fā)熱;小兒驚風;尿路感染;乳腺炎;乳汁不通
內服:煎湯,6-30g。外用:適量,搗敷。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旱明瓊、云南虎尾蕨
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的全草。秋季采收,晾干切段。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陰濕石上。分布西南地區(qū)。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密被狹長鱗片,鱗片棕黑色,先端尾尖。葉叢生,葉柄長1.5~3厘米,深褐色,密被狹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3厘米,兩端漸狹,2回羽狀分裂,羽片15~28對,有短柄,矩圓狀披針形,水平展開,長0.5~2.5厘米,羽片深裂,裂片3~6對,矩圓形,邊緣有鈍齒,上下面無毛,脈不顯,每齒具細脈1條。孢子囊群線形,棕色,沿細脈著生。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乳。治膀胱炎,血淋,乳腺炎,乳汁不通,乳糜尿,睪丸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鳳尾豬鬃草拼音注音Fènɡ Wěi Zhū Zōnɡ Cǎo別名旱明瓊、云南虎尾蕨、小鳳尾草、小蕨蕨、鳳尾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Yunnan Spleenwort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A.exiguum Bedd.var.yunnanense(Franch.)Ching]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切段。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狀莖短,直立,密被狹長鱗片,鱗片棕黑色,先端尾尖。葉叢生,葉柄長1.5-3cm,深褐色,密被狹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1-3cm,兩端漸狹,2回羽狀分裂,羽片15-28對,有短柄,矩圓狀披針形,水平展開,長0.5-2.5厘米,羽片深裂,裂片3-6對,矩圓形,邊緣有鈍齒,上下面無毛,脈不顯,每齒具細脈1條。孢子囊群線形,棕色,沿細脈著生。
歸經肝;膀胱經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乳。主感冒發(fā)熱;小兒驚風;尿路感染;乳腺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