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鳳尾豬鬃草

    《中藥大辭典》:鳳尾豬鬃草拼音注音Fènɡ Wěi Zhū Zōnɡ Cǎo別名

    旱明瓊、云南虎尾蕨

    出處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全草。秋季采收,晾干切段。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陰濕石上。分布西南地區(qū)。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狀莖短,直立,密被狹長鱗片,鱗片棕黑色,先端尾尖。葉叢生,葉柄長1.5~3厘米,深褐色,密被狹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厘米,寬1~3厘米,兩端漸狹,2回羽狀分裂,羽片15~28對,有短柄,矩圓狀披針形,水平展開,長0.5~2.5厘米,羽片深裂,裂片3~6對,矩圓形,邊緣有鈍齒,上下面無毛,脈不顯,每齒具細脈1條。孢子囊群線形,棕色,沿細脈著生。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通乳。治膀胱炎,血淋,乳腺炎,乳汁不通,乳糜尿,睪丸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鳳尾豬鬃草拼音注音Fènɡ Wěi Zhū Zōnɡ Cǎo別名

    旱明瓊、云南虎尾蕨、小鳳尾草、小蕨蕨、鳳尾草

    英文名all-grass of Yunnan Spleenwort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云南鐵角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A.exiguum Bedd.var.yunnanense(Franch.)Ching]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切段。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巖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原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狀莖短,直立,密被狹長鱗片,鱗片棕黑色,先端尾尖。葉叢生,葉柄長1.5-3cm,深褐色,密被狹鱗片;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1-3cm,兩端漸狹,2回羽狀分裂,羽片15-28對,有短柄,矩圓狀披針形,水平展開,長0.5-2.5厘米,羽片深裂,裂片3-6對,矩圓形,邊緣有鈍齒,上下面無毛,脈不顯,每齒具細脈1條。孢子囊群線形,棕色,沿細脈著生。

    歸經

    肝;膀胱經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通乳。主感冒發(fā)熱;小兒驚風;尿路感染;乳腺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苞南蛇藤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別名爬山虎來源衛(wèi)矛科南蛇藤屬植物刺苞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以根、莖和果實入藥。全年采根,春秋割取莖,秋采果實,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葉。0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采收和儲藏:春、夏......
  • 拼音注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astrus flagellaris Rupr.采收和儲藏:秋后......
  • 拼音注音Cì Chá Měi Dēnɡ Mù別名皮胡椒。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廣西刺茶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ytenus variabilis(Loes.)C.Y.Cheng f.inermis C.Y.Cheng et W.L......
  • 拼音注音Cì Méi Guǒ別名薔薇果(東北)出處《黑龍江中藥》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山刺玫的果實。果實在將成熟時摘下,立刻曬干,干后除去花萼,或把新鮮果實切成兩半,除去果核,再行干燥。生境分布生于林緣開闊地及河岸邊,山坡灌叢間及雜林中。分布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