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甲疽

    作者: 朱梓

    (附論)足三陰經(jīng)皆起于足。氣血阻而不行。潰于指甲之間。能成甲疽。凡以經(jīng)絡(luò)之所流注。非特肌故惟

    蝦蟆散

    (出圣惠方)

    治甲疽。皮濃腫痛。

    蝦蟆灰(半兩)杏仁(七枚熬黑研如泥)黃連(末半分)雄黃(半錢細(xì)研)白礬(半錢)膩上相和細(xì)研。以臘月外更著綿帛裹之三

    豬蹄湯

    治甲疽。及諸癰疽惡瘡有息肉。

    豬蹄(一只生者)白蘞白芷野狼牙芍藥(各三兩)黃連黃芩大黃獨(dú)活(各二兩)洗瘡。

    白礬散

    (出圣惠方)

    治男女風(fēng)血毒瓦斯攻手足。指甲疽瘡。久不瘥。肉裹指甲。疼痛出血不定。宜用此

    縮肉干瘡。

    白礬石膽(各半兩)麝香(一分)朱砂(一分)麒麟竭(一分)上取白礬石膽于鐵器內(nèi)一纏定。日兩

    白礬散

    (出圣惠方)

    治甲疽。

    白礬(燒灰一兩)麝香蘆薈蚺蛇膽(各半分)上研細(xì)。先以漿水洗瘡。干敷之。

    洗瘡日

    馬齒散

    (出圣惠方)

    治甲疽。

    墻上馬齒草(陰干一兩)木香丹砂(研細(xì))鹽(研細(xì)各一分)上除丹砂鹽外。

    銼碎拌令勻日三兩度。

    綠硝煎

    (出圣惠方)

    治甲疽?;蛞蛱藜讉??;蛞蚣组L(zhǎng)侵肉。遂成瘡腫痛。后緣窄靴研損。

    四邊腫。黃水出。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漸腳跌。泡漿四邊起。入火燒瘡。日夜倍增上用綠礬五兩。形色似樸硝而綠色。置于鐵板上。聚灰封之囊袋。吹令火熾。其礬即沸流出鹽湯潤(rùn)每日一遍鹽湯洗濯。有膿處常洗使凈。其痂干不須近。每洗干敷藥如初。但急痛即涂酥。

    五破張侍郎得此病。臥經(jīng)六十日。困頓不可復(fù)言。京中醫(yī)并經(jīng)造問。皆隨意處方。無效驗(yàn)。

    惟此海上方云。研細(xì)。先以黃丹洗瘡。挹干糝于瘡上。愈多愈好。著藥訖。以軟帛寬裹之。

    當(dāng)日

    蛇黃散

    (出圣惠方)

    治甲疽。

    蛇蛻(置凈瓷器中以燭焰之大著去燭勻燒令焦取一兩用之)臭黃(一兩)綠礬(一分燒于小便中篾子敷散恐咬落

    茹膏

    治甲疽。日夜倍增。赤肉生甲邊裹甲者。

    茹黃(各二兩)豬脂上咀如豆??嗑平凰蕖Ec豬脂一處。微火煎取三合。

    絞去滓。以涂瘡上。日三兩度。其赤肉即消散。

    綠礬散

    (出危氏方)

    治甲疽瘡。

    綠礬(半兩燒熟)蘆薈(一錢半)麝(一錢)上研如粉。絹袋盛藥。納所患處。

    指袋中綿扎

    蛇黃散

    (出海上方)

    治甲疽腫爛。生腳指甲邊。赤肉努出。時(shí)瘥時(shí)發(fā)。又治嵌甲生入肉。常雄黃(半兩生用)蛇蛻(燒灰存性一分)上同研如粉。先以溫泔洗瘡上。軟以尖刀子割去甲以橘刺

    乳香敷方

    (出海上名方)

    治甲疽肉裹甲。膿血疼痛不瘥。

    乳香(研)膽礬(燒灰敷)上等分研極細(xì)。時(shí)時(shí)敷之。大凡此疾。須是剔去甲。不療亦愈。

    鬼針散

    (出千金方)

    治割甲侵肉不瘥。

    上以鬼針草苗搗汁。并鼠粘子根。和臘月豬脂敷之。

    牡蠣散

    治甲疽肉裹甲。膿血疼痛不瘥。

    上用牡蠣頭。研為末。每服二錢。研靛花酒調(diào)下。如癰盛已潰者。以末敷之。仍更服藥。

    烏梅散

    治甲疽多年不瘥。肉膿血疼痛。

    上用烏梅十枚。燒灰研為散。敷瘡上。日三易。一方用鹽梅燒灰敷。爛裹亦可。

    石膽方

    (出永類鈐方)

    治甲疽。

    上以石膽一兩。于火上燒令煙盡。研末敷瘡上。不過四五度立瘥。

    治甲傷損。痛不可忍。

    (出永類鈐方)上用煨蔥白貼患處。熟帛扎之立效。

    治甲疽腫爛生腳指甲邊。赤肉出。時(shí)瘥時(shí)發(fā)。

    (方見茹膏)

    治甲疽瘡

    (出圣惠方)上以莧濃煮汁。著少鹽。浸腳一兩日瘥。用根亦得。

    治割甲侵肉不瘥。

    (出海上方)用砂、礬石為末裹之。以瘥為度。生甲疽瘡及雜瘡者。并甲煎搗之。

    治甲疽。夫甲疽之狀。瘡皮濃。甲錯(cuò)剝起是也。其瘡赤癢痛。恒欲搔之。兼有汗

    出。其初皆上用白礬燒灰。細(xì)研敷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