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雜病

    作者: 朱梓

    誠齋先生如神丸

    檳榔枳殼(炒)皂莢大黃(生熟)牽牛(生熟)上各等分為末。滴水為丸。

    如梧桐子大下。

    疹瘙牡丹下一或夜疼蟲

    奪命丹

    沒藥(半兩別研)血竭(二錢別研)巴豆(去皮不去油)上將前味別研。入巴豆。

    搗成丸。

    花酒蔞湯

    青金丹治一切諸病。

    川烏頭(炮)草烏頭(炮)巴豆(去皮油)干姜(炮)上等分為末。酢糊丸。

    如桐子大。

    青風(fēng)大金下目

    治痂

    白木棉花紅木棉花麝香(少許)端午日馬齒菜上為末。水調(diào)服之。

    崔中丞煉鹽黑丸方

    食鹽(一升搗末納粗瓷瓶中實(shí)筑泥頭訖初以火燒漸漸加炭火勿令瓶破候徹鹽如水汁即去用紙令出油蜜和行湯痢投一將可

    麥門冬湯

    (出拔粹方)

    治勞復(fù)起病。人氣欲絕者。用之有效。

    麥門冬(一兩)甘草(二兩炙)粳米(半合)上將門冬去心。為細(xì)末。水二盞。

    煎粳米令熟太溫以其

    魚膽丸治一切病。不問年深日近。并皆治之。卻是小兒驚風(fēng)藥方。阮吉苦患眼。

    日久不瘥雞爪黃連(四兩去毛)龍膽草(二兩)苦參(一兩半)上水四碗。浸一夕。當(dāng)歸一兩洗。

    各少

    神仙追毒丹

    大黃芒硝牛蒡(各一兩半)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用朱砂血竭為衣。

    童子小

    秘方玄明粉

    (出本草)

    夫玄明妙也。玄之又玄。不可言也。如何此藥。不名丸

    散。卻言其

    能高能下。此藥上

    昔唐玄宗問近臣。如何

    命。宣真人至。問真人壽命

    服玄明粉。得其長命。更治百病

    又曰何至于此。答曰。只服玄明粉得

    。孕婦服之安胎定子。產(chǎn)婦服之益氣自安

    明目。其功不可具述。如要煉成藥。用樸硝樸硝(五斤用沸湯泡成水定了于鍋釜內(nèi)將文武火熬成膏子再將竹筒如火筒大擘開兩邊內(nèi)凈潔白之每根也覺顏色湯下錢重。

    茶清下亦得。

    癖病。

    下。艾熱酒下諸瘡南者七草湯下下。下白湯下痢。米五臟防風(fēng)翳膜神砂氣疼桃瘡乳食不多。遍身風(fēng)疹。

    癇病。朱砂藿香湯下。

    蘿卜子湯下。上盛下虛下。宿食不下。白湯下瀉。黃湯下。痰壅。

    清神湯

    胡椒(二兩)川芎(半兩)甘草(一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匙。用白沸湯調(diào)下。

    杜蘅湯主吐百病。

    杜蘅松蘿(各三兩)瓜子(三七枚)上咀。以酒一升一合。漬一宿。去滓。分二服。

    若佳

    治方

    (出神效方)以水調(diào)白面。稀稠得所。糊上。以紙封之。明日便干。如不曾破者。剝?nèi)ッ姹阈小?/p>

    治人嗜臥喜睡

    (出肘后方)用公鼠目一枚燒作屑。魚膏和。注目皆得不眠。兼取兩目。以紗作袋盛。帶之。

    治汗不溜。瘦卻。腰腳痛。并耳聾。

    (出本草)以米醋浸京三棱。三四日。冬浸六日。杵為末。醋調(diào)下三錢。

    治好食生茶

    用椒末不拘多少。以水糊丸。如桐子大。茶下十丸。不拘時(shí)。

    治雜病方

    用枸杞子。最肥者一升。搗破。以絹袋置罐中。酒一斗浸干。密封勿瀉氣。三七日。每旦

    治朝暮連夜不得眠

    (出本草)以新布火炙。以熨其目。并蒸大豆。便用囊盛枕之。枕冷后。更易熱者。終夜常枕熱豆即愈

    療人嗜眠喜睡

    (出肘后方)以馬頭骨燒作灰末。方寸匕。日三夜一。溫茶湯調(diào)服。

    又方

    (出肘后方)以麻黃木香各五分。甘草三分。日中南搗末一方寸匕。日三溫茶調(diào)服。

    治人適他方。不服水土。與病有異。即其證也。

    用故鞋底下土。刮取末。和水服之。

    療諸疾病方藥子一物。婆羅門胡名船KT樹子。國人名藥子。用藥療病。唯

    須細(xì)研

    。勿令今以藥子中仁二枚。若卒得吐瀉?;魜y蠱毒。臍下絞痛。赤痢。心腹脹滿。宿食不消。

    蛇螫小。

    暖水溫服肌

    治野雞病

    用枳殼根皮為末。每服方寸匕。米湯調(diào)下。

    治脫陽證?;蛞蛳x。吐血大泄之后。四肢逆冷。元?dú)獠唤?。不醒人事。或傷寒新?/p>

    。誤與婦

    危。先用蔥附子(一枚五錢銼八片)白術(shù)干姜(各半兩)木香(一分)此藥不可限。感證不同。

    湯小兒驚風(fēng)天釣。五種癇疾。入京膩粉少許。煎金銀花湯薄荷茶下。沉寒痼冷。生姜湯下。一切氣疾。

    湯下中毒冷。

    建中湯

    (出易簡方)

    治腹中切痛。增損治療各各不同。并見于后。飲酒人不喜

    甘者。不宜服

    汗。用桂枝湯以表桂枝(二兩)芍藥(一兩)遠(yuǎn)志(半兩)黃(半兩)上各研細(xì)。用水二碗。

    煎至八分。

    去一煮二升。分作三服。灌之。陽氣即回。先用炒鹽熨臍。下氣勿令氣冷。又無蔥白。用生姜三七片亦好。根據(jù)前法。

    砂香丸

    (出和劑方)

    治丈夫婦人。時(shí)疾傷寒。解五毒。治潮熱積熱。及小兒驚

    癇百病等疾。并皆治之。

    辰砂(飛研九兩)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去油)龍腦(研)牛黃(研)膩同煉令燥許死丸加七并用龍腦膩粉。米飲調(diào)下半盞已愈。凡下一切惡毒。并藥丸瀉下。如要卻收。水洗凈。以油單紙裹。埋入地中五日。取出??稍倥c大人小兒。根據(jù)法服。一丸救三人。即不堪使。如要藥速行。即用針扎一眼子。冷水浸少時(shí)服之即效。

    萬靈散和養(yǎng)三焦。調(diào)順陰陽。升降痞滯。祛遣寒邪。溫中散濕。暖和胃脾。滋助

    氣血。思前胡(去蘆頭)柴胡(去苗)秦艽(去苗土)甘草(炙各半斤)香子(炒)木香桂(斤)芎(枚擘破。

    鐵刷湯治胃氣不和。心腹疼痛。飲酒過度。嘔惡噦。心脾疼。翻胃。內(nèi)感風(fēng)冷。

    腸鳴泄瀉香附子(六兩)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肉桂(去粗皮四兩)干姜茴香(各半斤)良服快

    經(jīng)驗(yàn)萬病無憂散

    (出醫(yī)學(xué)切問)

    治男子?jì)D人。遠(yuǎn)年近日。沉重氣塊。水腫血蠱

    氣鼓。小腸膀

    吐血鼻衄。腸風(fēng)下

    。并皆治之。一服見效

    后補(bǔ)之神效。

    檳榔雷丸貫眾大腹皮(各二兩)京三棱蓬術(shù)鶴虱木香(各二錢)甘草(四兩)五更初。

    雞不

    華佗虎骨膏

    (出肘后方)

    療百病。

    虎骨野葛(各三兩)附子(十五枚重九兩)椒(三升)杏仁巴豆(去心皮)芎(切煎三上三唯風(fēng)

    神仙太一丹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諸疾。藥醫(yī)所不及者。

    朱砂(一兩辰州者上不用夾沙石者)紫石英(一兩)鐵粉(一兩)雄黃(半兩)砒霜(半兩金箔(二十各研細(xì)了。

    為丸。如

    銀黃丹

    舶上硫黃(研令碎一兩)水銀(一兩)上先將未曾經(jīng)使者銚子一個(gè)。坐于文武火上。

    令暖水卻入壞。

    木蟲糞淋下。

    糞二合。并灶心土三錢。同用酒煎十沸。去滓磨藥。五更初服。腳不得著地。于床上垂腳坐服之酒調(diào)箭毒虎傷驢涎馬汗。馬血入肉。悶絕欲死者。水蛭末調(diào)酒下。心燥氣擁。煎金銀花酒下。心痛氣絕。

    下。

    香港腳沖心。豆淋酒下。銅銀冶爐煙入腸?;痨惺[酒下。婦人血暈。

    中風(fēng)。炒烏雞糞酒淋下。如牙關(guān)禁。開口不得。用半夏末揩牙并。

    心風(fēng)。用活地龍一條。納于生蔥管內(nèi)。同研令爛。少酒投之。取清酒磨下。喉閉壅塞。薄荷酒磨下。細(xì)細(xì)咽之。一百二十般風(fēng)癇。以丸分作兩服??招呐R臥各一服效。如有人卒暴死。牛馬糞清磨下。

    酒下。傷折或未至死者。當(dāng)歸酒下。驚怖死者。麝香酒下。魘魅欲下。更以吹鼻中。不得叫喚。有燈即不得吹滅。如無燈即不得點(diǎn)上牛黃酒下。又以小便沃用熱灰擁心上。冷則易之。溺水死者。放水末二丸。安鼻內(nèi)。艾灰酒下。自縊死者。緩緩解下。不得割斷繩子便磨下。男子雌雞冠血。女子用雄雞冠血下。仍用雞冠血磨丹砂涂子。于兩耳鼻內(nèi)齊吹。如活后。更服藥十日。凡一切惡疾至死者。

    起。令藥行。即相次活矣。此藥須皆空心面東服之。疾甚者。不過酒和童子小便磨下服。然后根據(jù)所患湯使服之?;虿∩钪刂镣聻a者。

    則以綠豆末一錢。水調(diào)服之立止。忌熱食白牛肉豬肉。一切臭穢物

    圣驗(yàn)黑神丸

    (出朱氏集驗(yàn)方)

    成都府。招覺寺潛庵道人真本。

    防風(fēng)(去蘆銼焙)川烏好墨(銼焙)川附子(炮)檀香(各半兩)麥子(去心焙)蘆香葉姜白僵三錢銼浸膠(水碎以姜汁泡了土銼焙川者尤草豆細(xì)研同藥藥(一兩大治或吐氣作楚治男身弱不不足歸可服

    透羅丹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下虛積至妙。

    粉霜(二錢半別研)鉛白霜(一錢別研)輕粉(二錢留一半以下為衣)生龍腦(一錢)金箔內(nèi)固濟(jì)候棗肉得得因傷寒時(shí)疾。汗后余熱不退。發(fā)狂妄走不止。用甘草湯下二丸。潮熱傷寒。夜發(fā)晝止。有似瘧疾。溫漿米水下二丸。風(fēng)癇邪氣。及心風(fēng)。婦人血?dú)庑袄涓什轀露?。產(chǎn)前要疏動(dòng)不損每服一丸。一日可兩服。溫漿水下。

    靈砂丹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百疾

    朱砂(半兩)大附子(一兩炮)青橘(一兩去白)干姜(一兩炮)杏仁(一兩去皮尖)巴豆出水盡酒下利滯酒下姜湯下?;魜y。木瓜湯下。血?dú)?。?dāng)歸湯下。發(fā)汗。麻黃湯下。腰疾。生姜湯下。懷胎氣沖心。酒下。一切風(fēng)。

    食不消。白湯下。頭實(shí)湯下??诏?。棗湯敗血不散。米飲下。

    黑豆湯下。牙疼。

    湯下??谕滤崴?/p>

    下。大人每服五丸。

    青金丹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眾疾。

    巴豆(二兩去心膜皮用頭醋漬之干更用硫黃煮一伏時(shí)取出不用硫黃杵二三百下研如膏)青橘入巴豆膏。

    遠(yuǎn)年冷。

    通。

    下。

    金鏃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眾疾。

    白附子(炮去心半兩)木香(半兩)龍骨(二分面炒)肉豆蔻(半兩去皮)干蝎(三十個(gè))蠶(二分直者)歸(半兩)檳榔(麩炒細(xì)研)成散痛。

    汁入人艾湯湯下仁湯不止小兒淋寒熱毒。

    桂小兒

    治項(xiàng)氣方

    (出王氏博濟(jì)方)豬靨(二七個(gè)于丸上熬干)甘草(一兩)桑白皮(一兩)黃柏(少許)膩粉(五錢)刺椿頭服。

    忌生

    臟邪丹

    (出王氏博濟(jì)方)

    下虛積?;⑽?。久虛積滯。泄瀉不止。

    (產(chǎn)前產(chǎn)后亦可服食)巴豆(三兩用水一碗煮冷水盡卻炒作聲再用水浸七日去皮心出油用一兩)干姜(一兩炮令熟)煮面糊為丸

    太一金華散

    (出王氏博濟(jì)方)木香官桂(去皮)白干姜陳皮(去瓤)白蕪荑當(dāng)歸白術(shù)吳茱萸(各用一分)大黃皂莢(二水去心里面。

    抄亂。

    下。

    酒下下。

    水調(diào)粥引濃得冷下。

    下。

    懷胎以上大人小兒。每服一字。斟量與服。請根據(jù)方用神驗(yàn)。

    九仙山何處士黑神丸

    (出王氏博濟(jì)方)巴豆(新好者一兩輕捶去皮以長流水約兩碗浸一宿然后更煮三五十沸后冷粗去心膜以布子拭得用鹽白者入為妙方始入巴拌藥搜具湯好茶茶一切氣。橘皮蔥湯下五滑石湯水土痧桃仁痢。

    奔心茶丸如修治巴豆子先以黃連水凈手。

    凡此察聽。更須詳酌者矣。

    萬應(yīng)丸

    甘遂(三兩)芫花(三兩)巴豆(三兩去皮)干漆(二兩)皂角(七枚去皮)大黃(三兩煨)丸(一兩)黑牽去面)澤瀉(熬令醋木香肉豆蔻仁桂陳皮(湯浸去白)青皮(湯浸去白)丁香黃白術(shù)沒藥附子天末。醋糊丸。

    積KT食癥。水下三丸。水氣通身腫。茯苓湯下五丸。膈噎。丁香湯下三丸。因積成勞。

    鱉甲湯下二丸。一切痛。醋湯下七丸。小腸癖。茴香湯下七丸。大小便不通。蜜湯下五丸。

    心痛。茱萸湯下五丸。尸疰走注。木瓜湯下二丸。香港腳疼。石楠湯下五丸。卒死。以小便化七丸。

    神明白膏治百病。中風(fēng)惡病。及頭面諸病。清頭風(fēng)。目爛耳聾。鼻塞齲齒根挺痛

    。及癰腫吳茱萸蜀椒芎白術(shù)白芷附子前胡桂心當(dāng)歸細(xì)辛上咀。醇苦酒。于病在扇扇

    衛(wèi)侯青膏治百病。久風(fēng)頭眩。鼻塞清涕淚出。霍亂吐逆。傷寒咽痛。脊背頭項(xiàng)強(qiáng)

    。偏枯拘

    節(jié)疼腫。關(guān)節(jié)

    。陰瘡腫蝕。黃當(dāng)歸栝蔞根干地黃甘草蜀椒(各六兩)半夏(七合)桂心芎細(xì)辛附子(參黃石楠藤豬脂微火上煎之。三下三上。膏成。病在內(nèi)。以酒服。如半棗大。在外摩之。日三。

    烏香正氣散治雜病。

    大香附子(十兩去毛刮凈熏醋過)好烏藥(去心炒黃)上為細(xì)末。行當(dāng)侵晨。沖冒風(fēng)冷。

    出二入蘇葉調(diào)服。治產(chǎn)后敗血攻心脾疼痛。煎童子小便調(diào)下。治婦人血海冷。面黃發(fā)落稀少。米飲調(diào)下。婦人發(fā)落。血衰經(jīng)脈不調(diào)。無顏色。醋湯調(diào)下。婦人血?jiǎng)谘Y。血?dú)夤プ⑻弁?。?dāng)歸乳香酒調(diào)下。婦人經(jīng)脈過多。血崩不止。燒灰一盞。酒醋同調(diào)下。婦人血?dú)鉀_心。

    血?dú)獠煌?。血脈湛濁不勻。芫花酒調(diào)下。婦人難產(chǎn)。取酸草子吞三七粒。以童子小便調(diào)藥吞下。無草子。葉或根。男子?jì)D人血風(fēng)血熱。遍身紅癢。漸成癩疾。用荊芥酒調(diào)下。男子小兒腹痛。臟毒瀉血。用柏葉焙男子小腸氣。膀胱腎氣。

    鬼氣神昏。用人參煎服同煎調(diào)下?;螓}點(diǎn)服。

    蟲。腹脹肚大。面黃疾。寒熱往來。惡心酒調(diào)下。治大人小兒胃冷多痰。并入治男子女人小兒。中惡心痛腹疼。男子小腹撮痛。婦人脾血痛。并用五靈脂蒲黃各一錢。

    醋治大人小兒。夜起小便頻數(shù)。真阿膠。用蛤粉炒、成球子。為末用二錢。同酒調(diào)下??招姆唤狻a痢交作。血?dú)獠缓?。用烏梅干姜甘草湯調(diào)下。治大人小兒。積然汁二合。井水同調(diào)下。

    雜治用十月后收芋曬干。冬月食之。不發(fā)病。又和鯽魚鯉魚作食之良。

    沉香如意丸天臺羅漢。治丈夫婦人百病。

    宣黃連(去毛焙)干地黃(洗切焙)大黃(生用)白茯苓(生用)濃樸(去皮用姜汁末各一己(切焙)心焙用)白術(shù)(蒲(去毛切焙白焙)川芎(銼醋煮四五沸別研)(一兩別研)肉煉過。

    搜聚凈石僻。一切病。才覺傷寒不解蔥醋湯下湯下。干馬兜鈴下。一切

    煉蜜法

    用蜜一斤十二兩。煉取一半。入北棗去皮核五十個(gè)。同蜜煉滴入水如珠不散為度。

    神靈丹

    (出醫(yī)學(xué)切問)杏仁(四十九枚)半夏(四十九)巴豆(四十九)防風(fēng)(去蘆)滑石草烏頭(炮)雄黃量深下。

    升麻湯下。疥癩瘡毒。白蒺藜甘草升麻湯下。追取勞蟲??招纳0灼?。脾煎湯下。痰嗽。生姜湯下。酒食所傷。隨物送下。香港腳。檳榔煎湯下。血痢。

    打撲損傷。瘀血在內(nèi)。童子小便下。十種水氣。四肢浮腫。大戟湯下。一切瘧七片。煎湯下。大便閉結(jié)。麻子仁湯下。

    神仙如意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男子?jì)D人。一切風(fēng)勞氣冷。心腹積滯。痹寒瘧

    疾。膿血瀉痢砒(二兩別研)黃丹(五分炒)草烏頭(五錢生去皮尖為末)朱砂(一錢別研)巴豆(十二青(二兩別研砂為衣及休息痢。脾虛泄瀉。并以陳艾心七枚。棗三枚。干姜一塊。皂子大者。水一盞煎愈一月。只可食淡粥。寒熱氣塊。嚼干。用白湯下。一切酒食傷。生姜湯下。赤白灰半兩。炙溫。末米飲調(diào)下。眼多冷淚不止。煎椒鹽湯下。暑氣并熱嗽。乳糖生姜便冷淋。茴香木通酒調(diào)海金砂末。平下。男子小腸。炒茴香鹽酒下。婦人赤白帶下淬醋送下。血山崩及血瘕。燒秤槌淬酒下。月經(jīng)不勻。當(dāng)歸紅花湯下。小兒急慢黃米大。小兒急驚風(fēng)金銀薄荷湯下。慢驚金銀湯下。小兒瀉痢。丸如綠豆大。以艾棗二枚。姜三片。水一盞。煎至二分。下半丸。

    經(jīng)進(jìn)烏頭丸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五臟諸疾。腹內(nèi)積聚。多年氣塊。大如碗。小

    如盞?;蚶錃?/p>

    風(fēng)癰瘓。頑痹。傷

    。能除膏肓之疾。

    川烏(炮去皮尖二兩半)黃連(去須)肉桂(取心)干姜(炮)川椒(炒去目)遠(yuǎn)志(去心)萸(洗焙)濃牙皂角(炙去黑至五

    烏藥散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傷脾傷暑。傷風(fēng)傷氣。傷冷吐瀉。泄瀉惡心。寒熱

    頭痛。體重倦

    大人小兒孕婦室女

    計(jì)時(shí)候。沸湯酒點(diǎn)服亦烏藥(六兩半去皮心切片子)白芷(六兩)白術(shù)(二兩半)蒼術(shù)(三兩米泔浸一宿切片子)

    紫葛丸

    紫葛石膏人參丹參紫參苦參玄參細(xì)辛齊鹽代赭蓯蓉巴豆烏頭(各六丸。

    黃白兼腹浮腫顏色不定。羸瘦無力。房弱少精。精冷。身體斑駁。從高墮下。絕傷墮胎。傷后損血。皮肉焦?fàn)€。月水不定?;蚝蠡蚯?。月水?dāng)唷P南聬灊M。肩膊沉重。小兒百病。小兒癖氣。乳積不消。小兒身常壯熱。腹內(nèi)有病。服之必瘥。尤令人肥悅好顏色。強(qiáng)陽道。能食飲。性不宜患熱人服。

    凡割喉者。用腳騎患人頭項(xiàng)。以絲線先縫內(nèi)喉管。卻縫外喉管。

    (出永類鈐方)用封血藥。或喉被人打破了。以手繞圍之。

    割項(xiàng)見急濟(jì)方。若喉結(jié)傷重。喉斷不治。結(jié)下食喉管斷。以湯與之。得入湯可治。

    若并出不用江邊濃蚌殼燒存性。入赤石脂國丹油。調(diào)涂消腫散血合口。加血竭國丹干搽。

    礬石丸

    (出續(xù)易簡方)

    治外寒客搏。內(nèi)冷相合。氣收夜聚?;娠嫛R蚍?/p>

    藥。自腰以上礬石(一宿二兩)旋復(fù)花桂(去粗皮)枳實(shí)(浸去核麩炒)人參(各五分)干姜芍藥(去皮姜制)梧桐子大。

    飲下

    治眼目頭面口齒鼻唇耳諸疾

    (出本草方)用枇杷葉去毛焙干末之。茶調(diào)下一二錢。日三服。

    楊氏內(nèi)抵黃丸

    (出永類鈐方)

    治針灸傷經(jīng)絡(luò)。流膿不止。

    黃(八兩)當(dāng)歸(三兩)肉桂木香乳香(別研)沉香(各一兩)上為末。

    綠豆粉四兩

    千金丸治中風(fēng)虛寒。停留飲食。膈氣噎氣。五積六聚。反胃吐食。胸腹脹滿。刺

    痛。及心

    吞酸吐苦。氣

    悴。痰多積水。及

    冷。并主之。

    烏頭附子川椒桂心吳茱萸菖蒲遠(yuǎn)志人參茯苓蒼術(shù)枳殼茴香神曲藿香一丸。

    炒鉛丹法

    (出本草)用鉛一斤。土硫黃二兩。硝石一兩。上先熔鉛成汁。下醋點(diǎn)之。滾沸時(shí)下硫黃一小塊。

    并續(xù)

    治五臟百病。養(yǎng)神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益精神。殺精魅惡鬼氣。久

    服通神明以水銀一兩。硫黃六銖。細(xì)研。先炒作青砂頭。后入水火既濟(jì)爐抽之。如束針絞者。乃成靈

    澤瀉湯

    (出本草)

    治雜病。心下有支飲??鄲灐?/p>

    以澤瀉三兩。白術(shù)二兩。水二升。煎取半升。溫再服。深師治支飲。亦同用瀉術(shù)。但煮水法服。

    服何首烏法

    (出本草)何首烏赤者雄。白者雌。采時(shí)乘濕。以布帛拭去土。后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曝干。

    忌者有藤二株。相去識者。后有山老杵為末??招木茢?shù)年之內(nèi)。即有李安期。與苓為使。治駐顏。黑發(fā)延一名野苗。

    有光澤。有疾即用茯苓如拳。連珠。其中有形鳥道。著在仙書。雌雄相交。夜遇。傳之勿泄。最得自如。

    思州賀州。廣州四會(huì)縣。潘州以上所出次之。其仙草五十號山哥。服之一年。顏色紅如斗栲栳大。號山翁。服之年。延齡純陽之體。久服成雄采之。烈日曝干。散服酒每日再曝。凡服偶日二四六

    治百病。煉制云母粉法。

    以云母一斤。折開揉碎。入一大瓶內(nèi)筑實(shí)。上憑水銀一兩封固。以十斤炭火通赤取出。

    卻草移患大

    服稀法。

    (稀音喜音)稀。俗名火草。端午日采者固佳。六七八月多采下。終不若九月采者。其子稈花實(shí)。

    氣蒸每日早食前服五十丸。漸加至百余丸。服了以兩三匙飯壓之。只忌白馬肉。余無所忌。服一兩月后。所患或發(fā)動(dòng)。是藥搜攪。切勿畏之。以其補(bǔ)虛損培元?dú)庾钣泄?。一名火輪丹。勝于服椒木何首烏之效。服之覺燥。即減丸數(shù)。時(shí)以生蜜入姜煎沸湯點(diǎn)服?;蛩{(diào)亦得。此草處處有之。春生苗葉似芥菜而狹。長莖高二三尺。秋初有花。秋暮結(jié)實(shí)。苗色赤稈色紫者為上。

    青色者次之。須要辯認(rèn)。節(jié)葉相對。其根白。枝干方棱?;ㄐ《S。向上開。葉青下有金絲紋者。乃稀也。其根白。枝干圓。花黃而向不相對者。乃鶴虱也。但稀高于鶴虱。其枝葉亦略似蒼耳木賊。不可不下痢。桑樹上木耳湯下。冷氣痢風(fēng)冷。干姜湯下。軟風(fēng)頑麻風(fēng)。白僵蠶湯酒或鹽湯下。血風(fēng)氣。蕓苔子湯。久患血痢。荊芥湯下。奔豚氣。膈氣。

    筋骨風(fēng)。炒皂莢子湯下。蛔蟲。飯飲下。一切風(fēng)疾。人參湯下。寸后用飯飲下。

    江陵府節(jié)使。成訥進(jìn)稀丸。奏狀載在本草。

    臣有弟。年二十一中風(fēng)伏枕五年。百醫(yī)不瘥。有道人鐘釙者。因睹此患。曰可餌稀丸必以溫蜜丸之力又言如豬佳。

    張忠定公詠進(jìn)火草方。表載在本草及類苑。

    臣聞餐石飲水。可作充腸之饌。餌松含柏。亦成救病之功。是以療饑者不在于珍羞。愈病者。負(fù)陰陽者必有可觀。萬匯發(fā)生。沐風(fēng)土者寧無所益。俱承帝力。咸荷天休。或叨摘采之知。

    愿恩聽珀冒勞。不忍緘言。常思報(bào)國。既服唐虞之教。尚抒葵藿之忱。淼淼群KT。以遂朝宗之望。

    茫茫列曜。更投拱極之誠。是以不度僭逾。輒行間翰事。稍同于葑菲。理切近于芻蕘。臣所奏聞?wù)?。因換當(dāng)州龍與觀。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殿基。得一小石壇子。內(nèi)說修養(yǎng)氣術(shù)。并草藥方二件。臣根據(jù)方差人訪問采覽。其草頗有異形。金棱銀線。素莖紫。對節(jié)而生。蜀號為火草。莖葉頗同蒼耳。不費(fèi)登高歷險(xiǎn)。每常求少獲多。急采非難。廣收甚易。倘歷久服。

    旋見神功。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微臣自吃至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髭須烏黑。筋力輕健。效驗(yàn)多端。臣本州有都押衙羅守一。曾因中風(fēng)。墜馬失音不語。臣與十服。

    其病立愈。又大慈寺中。知院僧。同副正明教大師知嚴(yán)。年垂七十。忽患偏風(fēng)。行履妨廢。

    臣與十服。旬日并瘳。有玉局化主道士皇甫。因上元日。與合城奏醮。中夜口眼歪斜。時(shí)時(shí)吐涎。臣與十服。立便得瘥。今修合一百劑。謹(jǐn)差職貢史元。奉表奏進(jìn)。臣無任瞻望圣恩。

    激切之至。謹(jǐn)奏上藥。雖載方冊。人多易之。蓋未知其驗(yàn)也。歲在壬戌。仆見左軍統(tǒng)領(lǐng)官鞏材。老而色潤。鬢發(fā)如漆。飲啖倍人。問其年若何。答曰六十九。再詢何以至是。乃云自四十九歲。服火草。空心溫酒?;螓}湯下百五十丸。間有疾服他藥。數(shù)日則須發(fā)差黃。再服是藥數(shù)日。其黑如初。坐問前武與蔡戎干晉卿云。其先節(jié)使亦服此藥三十年。晚歲康強(qiáng)步履輕快。享年八十一。微二子。幾失此方。惜乎仆老矣。服之苦無近功。有客勉仆試修制服餌何傷也。每日早晚共服二百丸。治七萬丸。方覺得力。當(dāng)盡此生而不輟。則本草所載二公之奏。近日二子之言。豈欺我哉。然不可不書以告人。俾盛年信而服之。必收晚年之奇效也。

    服鹽方

    (出肘后方)

    療暴得熱病頭痛目眩。并卒心腹痛。及欲霍亂。痰飲宿食

    。及氣滿喘息取上好鹽。先以大豆許??谥泻鹧?。須臾水當(dāng)滿口。水近齒。更用方寸匕。抄鹽納口中。

    卒病佳。

    不瘥中毒

    治貓鬼野道病。歌哭不自由方。

    以五月五日。自死赤蛇。燒作灰。研令細(xì)。平旦用井華水調(diào)服一錢。

    一方

    用臘月死貓兒頭。燒灰水服一錢。

    又方

    用臘月豬。小兒頭發(fā)灰。相和。熱酒調(diào)下一錢。

    致鼠

    (出本草)以蟹用黑犬血灌三日燒之。諸鼠畢至。又和敗漆燒之亦至。

    治身有赤疵

    (出本草)常以銀揩令熱。漸漸消。

    治百病。長生神仙方。

    (出本草)以百草花煮汁釀酒服之。異類云。鳳剛者。漁陽人也。常采百花水漬。付泥埋之百日。

    煎為

    治一切病

    (出本草)以訶黎勒長五寸者帶之。

    昔高仙芝在大食。得訶黎勒長五寸。初置抹肚中。便覺腹中痛。因大利十余行。初為訶黎勒貴。天

    治五野雞病

    (出本草)以蝦煮食之。

    治百病

    (出本草)以胡麻蒸為末。白蜜為丸服之。

    治百病。長生通神。

    (出本草)以十月上巳日。采槐子。隨湯使服之。槐者。虛星之精也。

    治野雞病

    (出本草)以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捶碎。水三升。研濾取汁。于鐺中煎。杓攪轉(zhuǎn)在手。候三分減二

    治斷酒

    (出本草)取鸕糞灰。水服方寸匕。(一名蜀水花)

    治百病

    (出本草)

    令人身輕。

    以桃膠角?;覞n之服。百病愈。常服令人身輕有光明。在晦夜之地。

    治患人眈睡

    (出本草)搗花谷葉服驗(yàn)。

    治男子患未可。及新瘥后。合陰陽垂至死。

    (出本草)取白馬糞五升。絞取汁。好器中盛。停一宿。一服三合。日三夜二服。

    醒睡

    (出本草)以酸棗啖之。

    治吃

    (出本草)取鴝鵒炙食之。小兒吃者。不過一枚瘥也。

    治人通夜不睡

    (出本草)以瓜蘆本葉作屑。煮汁服之。(一名KT蘆)

    治惡疾目昏。不辨人物。眉發(fā)自落。鼻梁崩倒。肌膚有瘡如癬。感應(yīng)神仙傳。

    (出本草)用皂莢刺一二斤為灰蒸久曬。研為末。食時(shí)濃煎。大黃湯調(diào)一錢匕。

    昔崔言者。職隸左親騎軍。一旦得疾。雙眼昏。咫尺不辨人物。眉發(fā)自落。鼻梁崩倒。

    肌姓。

    治諸吃噫

    (出本草)用橘皮二兩。湯浸去瓤銼。以水一升。煎至五合通熱。更加枳殼一兩去瓤炒。同煎之服效。

    麝香散

    (出衛(wèi)生家寶)

    治運(yùn)血不歸肝?;蛲履??;虮阊?。服之大安心胃。并治

    傷寒吐。及小人參白茯苓芎(各半兩)麝香(一錢研)藿香葉(一分)薰陸香(二錢)辰砂(一蜜湯調(diào)下。

    療男子?jì)D人小兒。大腹黑血。如濃茶色?;蚰撗绲砩H粝x痢者。服此又能殺五

    臟蟲。

    (取側(cè)柏葉。焙干為末。與川黃連同煎為汁。服之有殊效。

    杏酥法。去風(fēng)虛。除百病。

    (出本草)搗杏仁一石。以好酒二石。研濾取汁一石五斗。入白蜜一斗五升攪勻。封于新瓷中。勿泄氣胎脯

    治稷米飯。與瓠子同食。令冷病發(fā)。

    (出本草)用黍釅汁飲之即瘥。

    潤肌肉通血脈

    (出本草)服胡桃初日一顆。五日加一顆。至二十顆止。常服令人骨肉細(xì)膩光潤。

    治面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三經(jīng)脈。洗五臟惡氣。

    (出本草)以惡食作菜。常食之令人身輕。

    治人健行

    (出本草)用胡麻油敷兩足??暡?扇招腥f里。

    (出本草)以仙人杖水。以服之。

    除寒熱不通之氣

    (出本草)用通草煮汁釀酒妙。

    取汗方

    (出本草)以大甑中蒸土一兩石。熱坐臥其上。取熱須臾。汗遍身。仍隨疾服藥。和鼠壤土用亦得。

    治一切血?dú)?。及一切冷疾。去百病。久服延年。發(fā)變黑。長生不老。

    (出本草)取扶芳藤。一名漫藤。以莖葉細(xì)銼煎。性冷以酒浸服。昔隋朝稠禪師。作青飲進(jìn)煬帝以止渴。又云藤苗小時(shí)如絡(luò)石薜荔。寅緣樹上。三五十年漸大。枝葉繁茂。采取無時(shí)。

    治霍亂腹中不安。消谷理胃氣。溫中除邪痹毒瓦斯。

    五月五日。采小蒜曝干。葉主心煩痛。解諸毒。小兒丹疹。不可久食。損人心力。黃帝云

    令人通夜不寐

    用馬頭骨作枕枕之。

    鹽主殺鬼蟲氣。下部瘡。傷寒熱吐。胸中痰癖上攻。心腹卒痛。堅(jiān)肌骨。黃帝云

    。食甜取鹽和苦酒敷臍下。干易愈。

    治一切病患

    用預(yù)知子。日服二七粒?;颊卟贿^三千粒永瘥。

    治百病。無問傷寒中風(fēng)。咳嗽瘕積。水腫瘡疥。瘰瘧氣急。月候不調(diào)。秘澀氣痢等

    病。

    用威靈仙一味。洗凈焙干為末。用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nèi)。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

    治百病

    上單采菖蒲。得緊小似魚鱗者。擇一斤許。以水及米泔。浸各一宿。又刮去皮切曝。搗篩。以糯米粥和勻。入蜜為丸。如桐子大。稀葛袋盛。置當(dāng)風(fēng)處令干。每旦酒飲任下三十丸。

    治人夜臥譫語。

    用靈床上果子食之即瘥。

    濟(jì)世丹

    斑蝥(一錢去頭翅)全蝎(一錢去足另研)草烏(一個(gè)去皮)雪膏(一兩宿干另研)沉香屑(一錢)木香(一錢)巴豆(一錢去皮油)蓬莪術(shù)(二錢)姜黃(二錢)丁香(一錢)粉霜(一錢另研)草果(一錢)京三棱(二錢炮)砂(一錢另研)三柰子(一兩)肉豆蔻(二錢)檳榔(二錢)香附子(二錢)甘草(二錢炙黃)烏藥(二錢)雄黃(一錢另研)麝砂為衣。每服三亦得。不損真氣。

    除疾根。治百病。凡傷心腹疼痛。胸膈滿悶。不思飲食。及癥瘕食積氣塊。并皆治之。如諸病所傷。隨所傷病作引子。如酒傷酒下。茶傷茶下。面?zhèn)鏈?。大小便不通溫水下。九種心疼石菖蒲湯下。泄瀉不止干姜湯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陳倉米湯下。翻胃吐食人參湯下。八般氣疝氣小茴湯下。婦人經(jīng)病艾醋湯下。經(jīng)閉不通紅花湯下?;蛱K木湯下。小兒內(nèi)傷滑腸夜起。宿食不化生姜湯下。婦人赤白帶下黃湯下。牛馬肉所傷肉汁下。上至八十老人。下至童男女。周歲三歲。小兒結(jié)病在身。此藥并皆治之。和脾胃順三焦。磨積順氣。大有神效。小兒常服。米飲湯下。

    春秋二時(shí)。龍帶精納入芹菜中。人遇食之為病。發(fā)時(shí)手青肚滿痛。不可忍。作蛟龍

    病。

    (方見誤飲蜈蚣交水毒者方)砒(不拘多少)上為細(xì)末。每服一字。以新水調(diào)下。斡開牙關(guān)灌之。尋常勿用。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