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shí)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bǔ)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dú)到之處。
(附論)夫腑臟之氣。皆上注于肺。肺乃氣之所注也。若陰陽不調(diào)。肺氣虛弱。邪之所攻。則肺脹氣
方
訶黎勒皮散
(出圣惠方)
治上氣咽喉窒塞。短氣不得睡臥。腰背強(qiáng)痛。四肢
煩疼。腹?jié)M不能訶黎勒皮(一兩)檳榔(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赤茯苓(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甘湯洗七次分。
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杏仁散
(出圣惠方)
治上氣喘急。不得睡臥。腹脅有積氣。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木香(一兩)鱉甲(一兩涂醋炙黃去計
五味子散
(出圣惠方)
治上氣喘促。不得睡臥。
五味子(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焙)紫菀(一兩洗去苗土)貝母(三分煨微黃)赤茯去心)甘草(半兩微炒赤銼)柴胡(三分去苗)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上氣不得睡臥短氣。
(出千金方)陳皮(一兩湯去白焙)人參(一兩去蘆)五味子(一兩)紫蘇莖葉(一兩)上為散。每服五棗。
半夏丸
(一名鐘乳丸出圣惠方)
治上氣胸滿。晝夜不得臥。
半夏(湯洗去滑姜汁制焙干)芎(各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辛(去苗葉各半兩(湯去皮尖雙仁研細(xì)半兩)梧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杏仁散
(出圣惠方)
治上氣喘急。不得睡臥。
杏仁(一兩湯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子(一兩微炒)麻黃(一兩每服三錢。水一
桂心丸
(出千金方)
治發(fā)熱氣上沖。不得息。欲死不得臥。
桂心(半兩)白石英麥門冬枳實(shí)白蘚皮貝母茯神檳榔仁天門冬(各二兩半)仁(五分)
竹葉飲
(出千金方)竹葉紫蘇子(各一升)紫菀白前(各二兩)百部甘草生姜(各三分)上咀。以
蓽茇丸治上氣倚息不得臥。
蓽茇昆布(洗炒干)吳茱萸(湯洗焙微炒)葶藶(隔紙炒紫色)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研空心服。
治上氣急滿。坐臥不得。
用鱉甲炙黃。細(xì)搗為散。燈心同煎。食前服一錢。食后蜜水下一錢。
三因神秘湯
(出永類鈴方)
治上氣喘急。不得臥者。
凈陳皮桔梗紫蘇人參五味子(各等分)上咀四錢。水煎服。直指加檳榔、桑根
治肺壅氣喘急不得臥。
葶藶子(三兩炒)大棗(二十枚用水三升煮取二升汁)上末將已炒葶藶子。入煮棗汁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