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婦人在草蓐。自發(fā)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主之。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干地黃(四兩。)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歌曰婦人發(fā)露得風傷。頭不痛兮證可詳。肢苦但煩芩一兩。地黃四兩二(苦)參良。
受業(yè)林禮豐按。千金云。婦人在草蓐。是新產(chǎn)時也。新產(chǎn)血虛。厥陰主血。血虛則厥陰之肢為諸陽之本。兩陽相搏。故四肢苦煩熱也。頭痛者。風邪從臟而干于腑。有欲外出之象。
故與小柴胡湯達之。使其從樞以外出也。頭不痛但煩者。風邪內(nèi)郁。擾動心包之熱。心包火熾。血液必傷。故主以三黃湯。取地黃之甘寒多液者。補陰血之虛。黃芩、苦參之苦寒者。
瀉心包之熱。使火平而風熄。陰復而肝寧。何有四肢苦煩熱之病哉。且心包有熱。必挾風木而生蟲。故方下云服后多吐下蟲。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婦人在草蓐。自發(fā)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主之。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干地黃(四兩。)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歌曰婦人發(fā)露得風傷。頭不痛兮證可詳。肢苦但煩芩一兩。地黃四兩二(苦)參良。
受業(yè)林禮豐按。千金云。婦人在草蓐。是新產(chǎn)時也。新產(chǎn)血虛。厥陰主血。血虛則厥陰之肢為諸陽之本。兩陽相搏。故四肢苦煩熱也。頭痛者。風邪從臟而干于腑。有欲外出之象。
故與小柴胡湯達之。使其從樞以外出也。頭不痛但煩者。風邪內(nèi)郁。擾動心包之熱。心包火熾。血液必傷。故主以三黃湯。取地黃之甘寒多液者。補陰血之虛。黃芩、苦參之苦寒者。
瀉心包之熱。使火平而風熄。陰復而肝寧。何有四肢苦煩熱之病哉。且心包有熱。必挾風木而生蟲。故方下云服后多吐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