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產(chǎn)后下利虛極者。此湯主之。
白頭翁阿膠甘草(各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入阿膠。更上微火煎膠烊消。取二升。溫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歌曰白頭方見傷寒歌。二兩阿膠甘草和。產(chǎn)后利成虛已極。滋(阿膠教其陰。)而且緩(甘男元犀按。產(chǎn)后去血過多。又兼下利亡其津液。其為陰虛無疑。茲云虛極。理宜大補。
然歸字指陰虛而言。與少陰證陰氣欲絕同義。少陰證與大承氣湯急下以救陰。與此證與白頭翁大苦以救陰同義。此法非薛立齋、張景岳、李士材輩。以甘溫為主苦寒為戒者。所可窺測。尤妙在加甘草之甘。合四味之苦。為苦甘化陰法。且久利膏脂盡脫。脈絡(luò)空虛。得阿膠之滋潤。
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治產(chǎn)后下利虛極者。此湯主之。
白頭翁阿膠甘草(各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入阿膠。更上微火煎膠烊消。取二升。溫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歌曰白頭方見傷寒歌。二兩阿膠甘草和。產(chǎn)后利成虛已極。滋(阿膠教其陰。)而且緩(甘男元犀按。產(chǎn)后去血過多。又兼下利亡其津液。其為陰虛無疑。茲云虛極。理宜大補。
然歸字指陰虛而言。與少陰證陰氣欲絕同義。少陰證與大承氣湯急下以救陰。與此證與白頭翁大苦以救陰同義。此法非薛立齋、張景岳、李士材輩。以甘溫為主苦寒為戒者。所可窺測。尤妙在加甘草之甘。合四味之苦。為苦甘化陰法。且久利膏脂盡脫。脈絡(luò)空虛。得阿膠之滋潤。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