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查古籍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圣濟總錄》(公元 1117 年)宋.太醫(yī)院編。二百卷。分 66 門,每門又分若干病證,闡述病因病理,詳述治法方藥,是北宋時期搜方較多的醫(yī)學全書。
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jié)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fā)其汗。正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jié)M不喘。黃汗其脈沉遲,身發(fā)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
風水者,風郁其水也?!端貑枴に疅嵫ㄕ摗罚河露鴦谏鮿t腎汗出,腎汗出逢于風,內不得入于臟腑,外不得越于皮膚,客于玄府,行于皮里,傳為胕腫,本之于腎,名曰風水。所謂玄府者,汗孔也。風襲皮毛,故其脈自浮。濕流關節(jié),故骨節(jié)疼痛。病因風得,是以惡風。
皮水者,水之溢于皮膚,外與風水同處,其脈亦浮。水氣泛溢,營衛(wèi)郁阻,故皮肉胕腫,按之沒指。不因風得,故不惡風,水脹于腹,是以如鼓。水旺土濕,是以不渴。風水、皮水,皆外在皮里,法當發(fā)汗。
正水者,水之正病于肺腎。少陰水旺,故其脈沉遲。水上連肺,氣道壅遏,故外證自喘。“水熱穴論”: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此水之自下而泛濫于上者。
石水者,水之凝結于腎,如石之堅。腎氣實則脹,故外證腹?jié)M。上不至肺,是以不喘。
黃汗者,汗出而浴,水入汗孔,浸于經絡。水旺陰盛,故其脈沉遲。水遏陽氣,不得外達,故身發(fā)熱。土濕胃逆,肺氣不降,是以胸滿,濁氣上壅,故頭面腫。土敗不能行氣于四肢,故四肢腫。久而不愈,濕郁為熱,肌肉腐爛,必致癰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