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明醫(yī)彀》 胎熱

    胎熱者。小兒在胎,母食熱毒之物;或服熱藥。致兒生下,身熱面赤,眼合痰喘,大便秘,小便赤。若不治,則鵝口、重舌、赤瘤、急驚等證生焉。治宜先用木通湯煎與母服,使通于乳,令兒飲之。通心氣,解煩熱。母忌辛辣、酒面濃味。兒服甘豆湯及古方化毒丹。

    主方

    (乳母與兒同服)木通扁豆(各一錢半)赤茯苓甘草(各一錢)大黃(五分)滑石(研)梔子車前子黃芩瞿麥(各八分)燈心、薄荷水煎服。

    甘豆湯

    治胎熱。

    黑豆(二錢)甘草(一錢)淡竹葉(十片)燈心(七莖)水煎。

    化毒丹

    治熱邪蘊積,口舌生瘡,遍身賴,游風丹毒,瘡瘍疥癬,初生一切胎中熱毒致病,及痘疹后余毒之患,悉治。

    玄參桔梗(各一兩)茯苓(八錢)青黛(畫家用者)甘草(各三錢)牙硝(二錢)上為末,和黛、硝、蜜丸彈大,金銀箔為衣。每半丸,薄荷泡湯調(diào)化,抹兒口內(nèi)上,湯送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