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鰻鱺魚膏

    《中藥大辭典》:鰻鱺魚膏拼音注音Mán Lí Yú Gāo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鰻鱺科動物鰻鱺脂肪

    功能主治

    ①陶弘景:"療諸瘺瘡。"

    ②《唐本草》:"療耳中有蟲痛者。"

    用法用量

    外用:熬油涂敷。

    復方

    ①治頸項及面上白駁,浸淫漸長,有似癬:鰻鱺魚脂敷之,先拭剝上,刮使燥痛,后以魚脂敷之。(《姚僧坦集驗方》)

    ②治白刺風:鰻鱺魚,生剖曬干,取少許,火上微炙,候油出涂之,以指擦之。(《本草衍義》)

    ③退肺炎之熱:大鰻一、二條,加清水入砂鍋中,煮二、三句鐘,其湯有油上浮,取其浮油,每用一小杯,加鹽少許,食前空腹時服,一日二回服用。(《動植物民間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鰻鱺魚膏拼音注音Mán Lí Yú Gāo英文名Japanese eel fat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鰻鱺科動物鰻鱺的脂肪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采收和儲藏:捕后,除去內(nèi)臟,洗凈,切段,置水中煮,取其浮油。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為降河性回游魚類,平時棲息于江河、湖泊、池塘的土穴、石縫內(nèi)。以小魚、蟹、蝦、螺、蜆、蚯蚓、沙蠶及水生昆蟲等為食。晝伏夜出,能游上陸地以皮膚呼吸。雄魚常在河口生長;雌魚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長。生長育肥期5-8年。親魚在秋末冬初,于江口相互纏繞成魯球,隨流出海進行降河產(chǎn)卵回游。0.5kg重的雌鰻懷卵量為70余萬粒。受精卵具油球,半浮性,在22-27℃時經(jīng)36h孵化出膜,最初為葉狀幼體,柳葉狀,體透明,以海洋浮游生物為食,2-3年后長至7-8cm左右時,成為鰻線。3-4月間成群進入江河。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

    原形態(tài)

    鰻鱺,體細長,呈蛇形,長約40cm左右,最長可達130cm左右。頭尖長,兄長短鈍,平扁。眼小,位于口角上方???大,口裂微斜,伸達眼的后緣。下頜稍長于上頜,唇發(fā)達。鱗細小,埋于皮下,呈度紋狀排列。體表多粘液。背鰭長而低,起點距臀較距鰓孔為近,鰭條235,與尾鰭相連。臀鰭低平,鰭條215,與尾鰭相連。胸鰭短圓形,無腹鰭,體背灰黑色,側(cè)上緣暗綠色,腹部白色。

    歸經(jīng)

    肺經(jīng)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主痔漏;惡瘡;耳內(nèi)腫痛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熬油涂敷。

    復方

    ①治頸項及面上白駁,浸淫漸長,有似癬:鰻鱺魚脂敷之,先拭剝上,刮使燥痛,后以免脂敷之。(《姚僧坦集驗方》)②治白刺風:鰻鱺魚,生剖曬干,取少許,火上微炙,候油出涂之,以指擦之。(《本草衍義》)③退肺炎之熱:大鰻一、二條,加清水入砂鍋中,煮二、三旬鐘,其湯有油上浮,取其浮油,每用一小杯,加放少許,食前空腹時服,一日二回服用。(《動植物民間藥》)

    各家論述

    1. 陶弘景:療諸瘺瘡。

    2.《唐本草》:療耳小有蟲痛者。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丹拼音注音Bái Huā Dān別名白雪花、白皂藥、山波苓、一見消、烏面馬、火靈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巖陀來源為藍雪屬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以根和葉入藥。秋季采集,根曬干后入藥,鮮葉......
  •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ǔ Lǐ Mínɡ別名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假東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lumea riparia (Bl.) DC. [Conyzarparia Bl.; ......
  • 拼音注音Bái Huā Jiān Jiá Shù別名堅莢樹出處《救荒本草》載有堅莢樹,云:“生輝縣太行山谷中,其樹枝干堅勁,可以作棒。皮色烏黑,對分枝叉。葉亦對生,葉似拐棗葉而大,微薄,其色淡綠;又似土欒葉,極大而光澤。開黃花,結(jié)小紅子。其......
  • 拼音注音Bái Huā Xià Kū Cǎo別名白甜蜜蜜(《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出處《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異葉青蘭的全草。于6~7月花開時,采回全草,洗凈泥土,除去殘葉敗枝,以木棒將莖砸扁,晾干。生境分布生于田邊路旁、坡......
  • 《中藥大辭典》:白花射干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è Gān別名冷水丹(《植物名實圖考》)。出處《植物名實圖考》來源為駕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或全草。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坡上。分布于東北、華北和山東、江蘇等地。原形態(tài)白花射干,又名:搜山虎、金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