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加味五苓散

    《幼幼集成》卷二:加味五苓散處方

    漂白術(shù)2錢,白云苓2錢,結(jié)豬苓2錢,宣澤瀉2錢,青化桂1錢,藿香梗1錢,宣木瓜1錢,西砂仁1錢。

    功能主治

    暑月不慎口腹,過食生冷瓜果,涼茶冷水,以致寒涼傷臟,而為嘔吐、瀉利、腹痛。

    用法用量

    生姜1片,大棗1枚,燈心10莖為引,水煎,熱服。

    摘錄《幼幼集成》卷二《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加味五苓散處方

    赤苓2錢,豬苓2錢,澤瀉2錢,茅術(shù)1錢半,桂枝木(黃連水炒)1錢,青木香1錢半,滑石3錢,甘草1錢,車前仁2錢。

    功能主治

    燥濕行水。主轉(zhuǎn)胞。妊娠小便不通,胸中痞悶,頭重而痛,苔白膩,脈濡,兩尺微滑,屬濕熱而偏濕盛者。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醫(yī)統(tǒng)》卷十八:加味五苓散處方

    山茵陳1錢,山梔子1錢,白術(shù)赤7分,茯苓7分,豬苓7分,澤瀉7分,黃連7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

    濕熱郁滯為疸,煩渴引飲,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用水2盞,加燈草10根,煎8分,食遠溫服。

    摘錄《醫(yī)統(tǒng)》卷十八《回春》卷四:加味五苓散處方

    豬苓、澤瀉、白術(shù)(去蘆)、赤茯苓(去皮)、肉桂、當(dāng)歸、枳殼、牛膝(去蘆)、木通各等分,甘草梢減半。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虛寒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加燈心1團,水煎,空心服。

    摘錄《回春》卷四《景岳全書》卷五十四:加味五苓散處方

    五苓散加羌活。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解表滲利。主濕勝身痛,小便不利,體痛發(fā)渴。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白湯調(diào)下,日3服;或以水煎服。

    摘錄《景岳全書》卷五十四《金鑒》卷五十四:加味五苓散處方

    金鈴子、白術(shù)(土炒)、澤瀉、木通、茴香(炒)、赤茯苓、橘核仁、肉桂、檳榔、豬苓。

    功能主治

    陰腫。心熱移于小腸,外腎膚囊腫痛光亮。

    用法用量

    引用生姜、燈心,水煎服。

    摘錄《金鑒》卷五十四《雜病證治新義》:加味五苓散處方

    桂枝、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桃仁、黑白丑。

    功能主治

    溫化活血利水。主膨脹,腹脹大如鼓,腹筋起,二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本方為溫化活血利水之劑。以桂枝合苓術(shù)豬澤利水,合桃仁活血通瘀,合二丑溫中攻下,共奏理氣活血逐水之功。

    摘錄《雜病證治新義》《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加味五苓散處方

    白術(shù)3錢,茯苓皮3錢,豬苓2錢,澤瀉1錢半,肉桂1錢,生姜皮1錢,五加皮2錢,炒遠志1錢半。

    功能主治

    溫化行水。主妊娠子癇。懷孕數(shù)月,因陽虛濕泛,致面浮肢腫,氣促尿短,心累神倦,發(fā)病時驟然昏昧,不知人事,牙關(guān)緊閉,有時抽搐,舌淡苔白,或微有紫色,脈滑重按無力。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摘錄《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顧氏醫(yī)徑》卷四:加味五苓散處方

    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木通、枳殼、檳榔、甘草、滑石、川芎、當(dāng)歸尾、香附。

    功能主治

    難產(chǎn),因腹有積水,滲入胞中,致臨產(chǎn)而去水不止,惡露不下者。

    摘錄《顧氏醫(yī)徑》卷四《治疹全書》卷下:加味五苓散處方

    白術(shù)、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木通、瞿麥、腹皮、滑石、甘草。

    功能主治

    疹后瀉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氣喘者,加桑白皮。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普濟方》卷三八六:加味五苓散處方

    豬苓1兩,赤茯苓1兩,白術(shù)1兩,澤瀉1兩,木香3錢,沉香3錢,檳榔3錢,白豆蔻1錢,縮砂仁5錢。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腫滿,因積而得,既取積而腫再作,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煎樟柳、木通、燈心湯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六《濟生》卷五:加味五苓散處方

    赤茯苓(去皮)1兩,澤瀉1兩,木豬苓(去皮)1兩,肉桂(不見火)1兩,白術(shù)1兩,車前子半兩。

    功能主治

    伏暑熱氣,及胃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加味五苓湯”。

    摘錄《濟生》卷五《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加味五苓散處方

    白術(shù)1兩半(炒),厚樸1兩半(制),干姜1兩半,豬苓1兩半,茯苓3兩,澤瀉1兩半,肉桂1兩半(去皮)。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寒濕發(fā)黃,腹?jié)M疼痛,脈緊細者。

    用法用量

    用茵陳1錢半,水煎3錢,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

    寒濕內(nèi)滯,脾弱不能健運,而郁遏成黃,故腹中滿悶,疼痛不己焉,白術(shù)健脾元以燥濕,厚樸散腹?jié)M以除悶,干姜溫中氣散寒,肉桂暖營血散寒,豬苓通利三焦,茯苓滲利脾肺,澤瀉通利膀胱以退黃也。使?jié)窕瑒t小便清利,而腹?jié)M無不退,疼痛無不除,何陰黃之足慮哉?復(fù)用茵陳汁清濕熱退黃疸,且以防姜、桂之僭上也。此溫中滲濕之劑,為寒邪郁濕發(fā)黃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會約》卷十五:加味五苓散處方

    白術(shù)3錢,茯苓3錢,澤瀉2錢,豬苓2錢,肉桂2錢。

    功能主治

    子死腹中;胞衣不下。

    用法用量

    半酒半水(水須順流取之),煎就,加樸消4錢,再煎2-3沸,熱服。

    摘錄《會約》卷十五《萬氏女科》卷三:加味五苓散處方

    豬苓1錢,澤瀉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桂1錢,桃仁(去皮尖)2錢,紅花2錢。

    功能主治

    婦人產(chǎn)后惡露不來,敗血停滯,閉塞水瀆,小便不通,其癥小腹脹滿刺痛,乍寒乍熱,煩悶不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萬氏女科》卷三
更多中藥材
  • 處方芡實 薏仁米 白扁豆 蓮肉 山藥 紅棗桂圓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功能主治健脾胃,補氣益腎,養(yǎng)血安神。適用于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泄瀉、口渴、咳嗽少痰等。用法用量分頓調(diào)糖食用,連吃數(shù)日。摘錄《民間方》......
  • 《療證匯要》卷一:八寶紅靈丹別名絳雷(《隨息居霍亂論》卷四)、八寶紅靈散(《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紅靈丹(《濕溫時疫治療法》)。處方朱砂30克(水飛)明雄黃18克 真麝香9克 冰片9克 硼砂18克 礞石12克 牙硝7.5克 小真金箔50張制......
  • 《喉科紫珍集》卷下:八寶膏處方黃丹1兩,宮粉1兩,血余(滾水泡洗)1兩,銅青3兩,白蠟2兩(黃蠟亦可),未后(即黑山羊糞。以新瓦曬露7晝夜,不可經(jīng)雨,為末)1兩(或用午后,即白馬糞)。制法用桐油4兩,麻油4兩,菜油4兩,先將丹粉。血余煎化,......
  • 處方墨面104兩,麝香4錢,冰片9錢。制法上為細末,過羅,加熊膽5錢,冰糖4兩,2味熬湯,澄清合勻,萬杵,做成墨形,每塊濕重3錢5分。功能主治清肺熱,止失血。主肺熱氣盛,咳嗽咯血,吐血衄血,痰中帶血。用法用量每服1錢或2錢,研濃汁沖服。注意......
  • 處方甘石1錢,熊膽1錢,銅綠1錢,石燕1錢,石蟹1錢,朱砂2錢,珍珠8分,蕤仁8分,珊瑚7分,琥珀6分,麝香5分,冰片2分,黃丹(制過)3錢,冬蜜8兩,黃連4兩,薄荷2兩。制法上為細末,用連、荷2味煎湯,熬蜜如龍眼肉色,取起候冷,加前藥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