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wèn)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shuō)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zhǎng)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wèn)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shuō)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zhǎng)沙藥解》《玉楸藥解》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jì) 262 方。
金匱防己黃 湯治水腫。
防己(一兩) 黃 (一兩) 白術(shù)(三兩) 甘草(五錢) 姜(七片) 棗(一枚) 水煎,分溫服。
防己茯苓湯治水腫。
防己(三兩) 黃 (一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水煎,分溫服。
枳術(shù)湯治水腫。
枳實(shí)(七枚) 白術(shù)(二兩) 水煎,分溫服。
實(shí)脾飲治陰水發(fā)腫,用此先實(shí)脾土。
濃樸(一兩) 白術(shù)(一兩) 木瓜(一兩) 大腹皮(一兩) 附子(一兩)木香(一兩) 草果(一兩) 茯苓(一兩) 干姜(一兩) 甘草(五錢)
每用四錢,水煎服。
復(fù)元丹治脾腎俱虛,發(fā)為水腫,四肢虛浮,心腹堅(jiān)脹,小便不通,兩目下腫。
附子(二兩) 木香(一兩) 茴香(一兩) 川椒(一兩) 濃樸(一兩)獨(dú)活(一兩) 陳皮(一兩) 白術(shù)(一兩) 吳萸(一兩) 桂心(一兩) 澤瀉(一兩五錢) 肉蔻(五錢) 檳榔(五錢) 研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導(dǎo)滯通幽湯治脾濕有余,氣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腫。
木香(五錢) 白術(shù)(五錢) 桑皮(五錢) 陳皮(五錢) 茯苓(一兩)
水煎分溫服。
胃苓湯治水腫。
陳皮(一錢五分) 蒼術(shù)(一錢五分) 濃樸(一錢五分) 甘草(六分) 澤瀉(一錢)茯苓(一錢五分) 豬苓(一錢) 白術(shù)(一錢五分) 官桂(三分) 水煎服。
驅(qū)風(fēng)敗毒散治風(fēng)水、皮水,凡在表宜從汗解者。
人參(一錢) 獨(dú)活(一錢) 桔梗(一錢) 柴胡(一錢) 枳殼(一錢)羌活(一錢) 茯苓(一錢) 川芎(一錢) 前胡(一錢) 甘草(一錢)荊芥(一錢) 防風(fēng)(一錢) 姜(三片)
調(diào)營(yíng)散治瘀血留滯,血化為水,四肢浮腫,皮肉赤紋,名為血分。
蓬術(shù) 川芎 當(dāng)歸 延胡索 白芷 檳榔 陳皮 赤芍 桑皮 大腹皮 赤苓 葶藶 瞿麥(各一錢) 大黃(一錢五分) 細(xì)辛 官桂 甘草(各五分) 紅棗(二枚) 姜(三片)
防己散治皮水,腫如裹水在皮膚中,四肢習(xí)習(xí)然動(dòng)。
防己(一兩) 桑皮(一兩) 黃 (一兩) 桂心(五錢) 赤苓(二兩)甘草(五錢) 每用五錢,水煎服。
導(dǎo)水茯苓湯治頭面遍身腫如爛瓜,手按之塌陷,手起則隨手而起,喘滿倚息,小便澀少。
赤苓 麥冬 澤瀉 白術(shù)(各三兩) 桑皮 紫蘇 檳榔 木瓜(各一兩) 大腹皮 陳皮 砂仁 木香(各七錢五分) 每用五錢,燈草二十五根。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再加麥冬二兩,燈草五錢,水一斗,于砂鍋內(nèi)熬至一大盞,溫服。
人參芎歸湯治煩躁喘急,虛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血脹。
人參(二錢五分) 肉桂(二錢五分) 五靈脂(二錢五分) 烏藥(五錢) 蓬術(shù)(五錢) 木香(五錢) 砂仁(五錢) 炙草(五錢) 川芎(七錢) 當(dāng)歸(七錢)半夏(七錢) 每用一兩,加棗二枚,姜五片,煎服。
化滯調(diào)中湯治脾弱氣脹。
白術(shù)(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陳皮(一錢) 濃樸(一錢) 山楂(一錢) 半夏(一錢) 神曲(八分炒) 麥芽(八分) 砂仁(七分) 姜(三片)
人參丸治經(jīng)脈不利,血化為水,流走四肢,悉皆腫滿,名曰血分。其候與水相類,若作水治非也,宜服此。
人參 當(dāng)歸 大黃 肉桂 瞿麥 赤芍 茯苓(各五錢)
葶藶(一錢) 蜜丸如梧子大,先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
見 丸治寒氣客于下焦,血?dú)忾]塞而成瘕聚,腹中堅(jiān)大,久不消者。
附子(四錢) 鬼箭羽(三錢) 紫石英(三錢) 澤瀉(二錢) 肉桂(二錢)延胡索(二錢) 木香(二錢) 檳榔(二錢) 血竭(一錢五分) 水蛭(一錢)三棱(五錢) 桃仁(三十粒) 大黃(二錢) 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溫胃湯治憂思結(jié)聚,陽(yáng)不能通,大腸與胃氣不和,脹滿上沖。
附子 濃樸 當(dāng)歸 白芍 人參 甘草 陳皮(各一錢五分) 干姜(一錢)川椒(三分) 水煎服。
強(qiáng)中湯治寒傷脾胃,致成脹滿,甚則腹痛。
人參(二錢) 青皮(二錢) 廣皮(二錢) 丁香(二錢) 白術(shù)(一錢五分)附子(一錢) 草果(一錢) 干姜(一錢) 濃樸(一錢) 甘草(五分) 水煎服。
五皮飲治水病腫滿,上氣喘急。
陳皮(一錢) 青皮(一錢) 茯苓皮(五錢) 大腹皮(一錢五分) 鮮姜皮(一錢) 水煎服。
中滿分消丸治中滿膨脹,氣脹熱脹。
濃樸(一兩) 枳實(shí)(五錢) 黃連(五錢) 黃芩(五錢) 半夏(五錢)陳皮(四錢) 知母(四錢) 澤瀉(三錢) 茯苓(二錢) 砂仁(二錢)干姜(二錢) 姜黃(一錢) 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一錢) 甘草(一錢) 豬苓(一錢) 蒸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中滿分消湯治中滿寒脹。二便不通,四肢厥逆。
川烏(一錢) 干姜(一錢) 畢澄茄(一錢) 生姜(一錢) 黃連(五分)人參(一錢)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澤瀉(一錢五分) 青皮(一錢) 麻黃(五分)柴胡(一錢) 吳萸(五分) 草蔻(五分) 濃樸(一錢) 黃 (一錢) 黃柏(五分) 益智(三分) 木香(三分) 半夏(三分) 茯苓(一錢五分) 升麻(三分) 水煎服。
舟車丸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shí)。
黑牽牛(四兩) 大黃(二兩酒浸) 甘遂(一兩面煨) 大戟(一兩) 芫花(一兩)青皮(一兩) 橘紅(一兩) 木香(五錢) 輕粉(一錢) 水泛丸,每服三十粒。
疏鑿飲子治遍身水腫,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羌活 秦艽 檳榔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澤瀉 商陸 赤小豆(各等分) 鮮姜皮(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