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yàn)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觥D承┎“赣型趺嫌凑Z。
查古籍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編。原六十卷。經(jīng)王孟英新增重編為三十六卷。 分 345 門,集錄清以前歷代名醫(yī)的驗(yàn)案,包括臨床各科,尤以溫?zé)岵「怀觥D承┎“赣型趺嫌凑Z。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guān)系,血證的病機(jī)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參蘇飲治嬰兒感冒風(fēng)寒,發(fā)熱頭疼,咳嗽痰涎,并宜服之。
人參 蘇葉 葛根 前胡 半夏曲 茯苓 陳皮 枳殼 桔梗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姜、棗煎服。
華蓋散 金沸草散 甘桔湯 瀉白散(以上方并見大人瀉門。)
阿膠散治小兒久嗽無津液。
阿膠(半兩,炒) 鼠粘子(一錢,炒) 馬兜鈴(半兩) 甘草(炙,一錢) 杏仁(去皮尖,七粒)糯米(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字,或咀二錢。水一盞,煎八分,食后服。
葶藶丸治乳食傷脾,傷風(fēng)咳嗽,面赤身熱,痰盛喘促。
甜葶藶(炒) 黑豆(炒) 杏仁(去皮尖,炒另研) 漢防己(各一兩)
上為末,入杏膏蒸陳棗肉,和搗成劑,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淡姜湯下,乳食后或臨臥服,量兒加減。
杏蘇飲治嬰兒痰氣咳嗽不止。
杏仁(去皮尖炒黃) 蘇子(炒) 陳皮 赤茯苓 桑白皮(炒) 大腹皮 半夏曲 甘草(炙。各一錢)
上咀,姜一片同煎,食遠(yuǎn)服。
七寶散治嬰兒清前,散熱化痰,定喘止嗽。
大黃(面包煨) 梔子仁 赤茯芩 黃芩 赤芍藥(炒) 滑石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極細(xì)末,用桑皮煎湯,喘急,氣滿,不睡,磨刀水澄清,溫暖服。
白餅子治腹中有癖,但乳嗽而吐痰涎。
滑石 半夏 南星(各制,一錢) 輕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水一升煎,水盡為度)
上研勻,巴豆后入眾藥,以糯米糊丸,綠豆大,捏作餅子。三歲以上五餅子,以下三餅子。
蔥白煎湯,臨臥服。
褊銀丸治風(fēng)涎瀉,上焦實(shí)熱及乳食不消,腹脹痰喘等疾。
巴豆(去皮心油) 水銀(各半兩) 好墨(八錢,火燒醋淬) 麝香(五分,研) 黑鉛(二錢半,同水銀結(jié)成砂子)
將巴豆、黑鉛研勻,和入砂子、麝香,陳米糊丸,綠豆大,捻褊。一歲一丸,以歲以上五、六丸,薄荷湯放冷送下,不可多用,量虛實(shí)增減,食后服。
百部丸治小兒肺寒,壅嗽微喘。
百部 麻黃(各三錢)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水略煮)
上和勻,煉蜜丸,皂角子大。溫水下二、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