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陰陽草、旱青苔(陜西)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藥材基源:為珠蘚科植物澤蘚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ilonotis fontana (Hedw.) Brid. [Mnium fontanum Hedw.;Bartramia fontana(Hedw.)Tur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潮濕草原或流水、滴水石上。春季至秋季習見。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植物體密集叢生,黃綠色,有光澤,色艷。莖高5-8cm,頂端具輪狀茁生枝。葉直傾,基部闊卵狀或心形,漸上成狹長尖,下部具縱褶,葉緣內(nèi)卷,具疣突構成的齒;中肋粗壯,達于葉尖,呈短毛尖狀。葉片細胞長方形,下角具疣,有時兩端具疣。雌雄異株,稀同株。蒴柄紅色,孢蒴球形,深褐紅色,具縱溝狀皺褶;蒴齒兩層;孢子黃褐色,具密疣,20-28μm。
含珠蘚黃酮(philonotisflavone),2,3-二氫珠蘚黃酮(2,3-dihydrophilonotisflavone)等6個雙黃酮。
肺;胃經(jīng)
淡;涼
清熱解毒。主咽喉腫痛;感冒;咳嗽;癰腫瘡毒;燒燙傷等
內(nèi)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于扁桃體炎及上呼吸道炎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陰陽草、旱青苔(陜西)
英文名damp moss出處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藥材基源:為珠蘚科植物澤蘚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hilonotis fontana (Hedw.) Brid. [Mnium fontanum Hedw.;Bartramia fontana(Hedw.)Turn.]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潮濕草原或流水、滴水石上。春季至秋季習見。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原形態(tài)植物體密集叢生,黃綠色,有光澤,色艷。莖高5-8cm,頂端具輪狀茁生枝。葉直傾,基部闊卵狀或心形,漸上成狹長尖,下部具縱褶,葉緣內(nèi)卷,具疣突構成的齒;中肋粗壯,達于葉尖,呈短毛尖狀。葉片細胞長方形,下角具疣,有時兩端具疣。雌雄異株,稀同株。蒴柄紅色,孢蒴球形,深褐紅色,具縱溝狀皺褶;蒴齒兩層;孢子黃褐色,具密疣,20-28μm。
化學成分含珠蘚黃酮(philonotisflavone),2,3-二氫珠蘚黃酮(2,3-dihydrophilonotisflavone)等6個雙黃酮。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性味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咽喉腫痛;感冒;咳嗽;癰腫瘡毒;燒燙傷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于扁桃體炎及上呼吸道炎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