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bǔ)。
《濟(jì)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zhǔn)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diǎn)而成書。
得火金之氣,故其味苦辛性寒,無毒。陽中陰也,降也。入足太陰、厥陰??嗄苄篃?,辛能散結(jié),故為破血下氣,血分氣分之要藥。
姜黃,性烈過郁金,入心治血,姜黃兼入脾,兼治氣破血,立通下氣最捷。一切結(jié)氣積氣, 瘕瘀血,血閉癰疽并治。辛溫能散,專理氣中之血,內(nèi)調(diào)心腹脹滿,外療手臂疼痛。若血虛腹痛臂疼,而非瘀血凝滯者,用之反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