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澤漆湯

    《金匱要略》卷上:澤漆湯處方

    半夏10克 紫參10克(一作紫菀)澤漆6克(以東流水2升,煮取800毫升)生姜6克 白前10克 甘草 黃芩 人參 桂枝各6克

    制法

    上藥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

    治水飲內(nèi)停,咳而脈沉者。

    用法用量

    納澤漆汁中,煮取400毫升,溫服100毫升,至夜服盡。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澤漆湯處方

    澤漆(洗去腥)150克 桑白皮180克(炙)射干(泔浸)黃芩 茯苓 白術(shù)各120克 澤瀉 防己各60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治石水。四肢瘦,腹腫不喘,脈沉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500毫升,加烏豆30克,煎至300毫升,納藥同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時溫服,一日三次。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卷上:澤漆湯配方組成

    半夏半升(12克);紫參(一作紫菀)五兩(15克);澤漆(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三斤(150克);生姜五兩(15克);白前五兩(15克);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9克)。

    用法用量

    上九味藥,?咀,內(nèi)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

    功效

    清熱益肺,化飲寬胸。

    主治

    水飲內(nèi)停,咳而脈沉者。

    臨床應(yīng)用

    1.中醫(yī)病證:肺熱飲證,咳嗽,哮喘,胸滿,胸悶,氣短,氣少,痰黃,痰鳴有聲,喘息不得臥,氣短不足以息,心煩,或身躁,或大便于,或小便黃赤,舌尖紅、苔黃或膩,脈浮或沉滑。

    2.西醫(yī)疾病:急性支氣管炎、病毒性肺炎、大葉性肺炎、百日咳、腎病綜合征水腫、急性腎小球腎炎、膀胱炎、輸尿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濕疹、蕁麻疹、神經(jīng)性皮炎等臨床表現(xiàn)符合肺熱飲證者。

    用藥分析

    方中澤漆清瀉肺熱,蕩滌痰飲;黃芩清熱降泄;紫參清熱解毒;半夏醒脾,燥濕化痰;白前宣降肺氣;生姜宣肺降逆;桂枝通陽化飲;人參補益肺氣;甘草益氣和中。

    用方思路

    1.澤漆湯既是辨治肺熱飲證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諸多雜病如肺病、心病、咽喉病、皮膚病等的重要基礎(chǔ)方。

    2.方中澤漆、黃芩、紫參既清熱,又燥濕化飲;半夏既醒脾,又降逆燥濕;白前既宣發(fā),義肅降;生姜、桂枝既治表,又治里;人參、甘草既益氣,又生津。從方中用藥用量及調(diào)配分析得知,澤漆湯的應(yīng)用并不局限于肺熱飲證,還可用于辨治諸多雜病,如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和咽喉疾病、皮膚病等。

    3.運用澤漆湯辨治的病證(無淪病變部位在肺、在心或在咽喉),以熱飲為主,或夾寒夾虛,其治既要清又要溫還要補。

    隨證加減

    若夾寒明顯,可與四逆湯合方用之;若夾瘀熱,可與桃核承氣湯合方用之。

    注意

    運用澤漆湯既要辨清西醫(yī)之病,又要辨清西醫(yī)之病屬于中醫(yī)熱飲證。辨西醫(yī)之病可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發(fā)展演變及轉(zhuǎn)變規(guī)律,辨中醫(yī)之證可更好地針對西醫(yī)之病選用澤漆湯。

    ①學用澤漆湯應(yīng)重視澤漆的用量調(diào)配關(guān)系、人參和桂枝的用量凋配關(guān)系、紫參和黃芩的用量調(diào)配關(guān)系、半夏和人參的用量調(diào)配關(guān)系。②澤漆湯雖是辨治肺飲熱證的重要代表方,但在臨床中對心肺郁熱夾飲證等也具有良好治療作用。

    方歌

    澤漆湯中夏紫參,生姜白前草人參,黃芩清熱桂化飲,熱飲哮喘更相相宜。

    摘錄漢·張仲景《金匱要略》卷上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半夏 杏仁(去皮、尖)各等分制法上藥研末,姜汁為丸,綠豆大。功能主治化痰止嗽。主小兒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克,生姜湯送下。摘錄《仙拈集》卷三......
  • 《本草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半枝蓮飲處方鼠牙半支蓮30克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腫消癰。主發(fā)背,對口,癰腫,疔瘡。用法用量上藥一味搗汁,陳酒和服。渣敷留頭,取汗而愈。摘錄《本草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綱目拾遺》卷五引《百草鏡》:半枝蓮......
  • 處方半夏2錢,桂枝2錢,甘草2錢,生姜5片。功能主治少陰客寒下利,脈微弱而咽痛。用法用量水1盞半,煎至7分,徐徐咽之。摘錄《醫(yī)學入門》卷四......
  • 處方半夏2兩,風化消1兩。制法上為末,生姜自然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中脘停伏痰飲,致臂痛不能舉,左右時復(fù)轉(zhuǎn)移。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湯送下。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五......
  • 別名半濕半熱湯處方半夏7分,茯苓7分,白術(shù)7分,前胡5分,枳殼(麩炒黃色)5分,甘草(炙)5分,大戟5分,黃芩3分,茵陳3分,當歸3分。制法上切細,作1服。功能主治酒疸,身黃無熱,靖言了了,腹?jié)M欲嘔,心煩足熱,或有癥瘕,心中懊憹,其脈沉弦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