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即胃脘痛。因胃脘在心之下,勞傷風(fēng)寒及食冷物而作痛,俗呼為心痛。心可痛乎!血不足,則怔忡驚悸不安耳。若真心痛,手足青黑色,旦夕死矣。治當(dāng)散胃中之寒氣,消胃中之冷物,必用生化湯,佐消寒食之藥,無有不安。若綿綿而痛,可按止之,問無血塊,則當(dāng)論虛而加補也。產(chǎn)后心痛、腹痛,二癥相似,因寒食與氣上攻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均用生化湯加肉桂、吳萸等溫散之藥也。
加味生化湯
川芎(一錢)當(dāng)歸(三錢)黑姜(五分)肉桂(八分)吳萸(八分)砂仁(八分)炙草(五分)傷寒食,加肉桂、吳萸;傷面食,加神曲、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大便不通,加肉蓯蓉。
歌括∶
勞傷風(fēng)寒食傷冷,綿綿不止胃脘痛。
散寒消積化食滯,加味生化服之寧。
寒食吳萸肉桂投,面食神曲麥芽增。
肉食山楂砂仁用,大便不通加蓯蓉。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此即胃脘痛。因胃脘在心之下,勞傷風(fēng)寒及食冷物而作痛,俗呼為心痛。心可痛乎!血不足,則怔忡驚悸不安耳。若真心痛,手足青黑色,旦夕死矣。治當(dāng)散胃中之寒氣,消胃中之冷物,必用生化湯,佐消寒食之藥,無有不安。若綿綿而痛,可按止之,問無血塊,則當(dāng)論虛而加補也。產(chǎn)后心痛、腹痛,二癥相似,因寒食與氣上攻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均用生化湯加肉桂、吳萸等溫散之藥也。
加味生化湯
川芎(一錢)當(dāng)歸(三錢)黑姜(五分)肉桂(八分)吳萸(八分)砂仁(八分)炙草(五分)傷寒食,加肉桂、吳萸;傷面食,加神曲、麥芽;傷肉食,加山楂、砂仁;大便不通,加肉蓯蓉。
歌括∶
勞傷風(fēng)寒食傷冷,綿綿不止胃脘痛。
散寒消積化食滯,加味生化服之寧。
寒食吳萸肉桂投,面食神曲麥芽增。
肉食山楂砂仁用,大便不通加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