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科萃精》 肛腫翻出

    作者: 陳守真

    小兒積熱太盛,以致肛門作腫,大便艱難,努力翻出,肛脫不收,古法主外用蟠龍散消其腫〔如干地蟠龍(略用土焙)一兩,風(fēng)化樸硝二錢,以上 研為細(xì)末,仍和勻,肛門濕潤者干涂,干燥者以濕油調(diào)涂〕。先用荊芥、生蔥、煎湯洗浴,輕予拭干,然后敷藥。

    內(nèi)服皂刺大黃湯(方見便血)。

    〔真按〕小兒肛腫翻出,但用生鱉頭( 灰)一個,五倍子( 末)三分,枯白礬三分,共研極細(xì)摻之,則肛自收。

    附例:

    小兒肛漏瀉蟲,因真陰未充,陽獨升降,肌肉蒼赤,巔竅如蒙,當(dāng)與壯水制火,兼以化蟲。方用生六味各二錢,加苦楝子白皮八分,煎服。

    小兒夢中遺尿,但以生甘草頭一個,煎濃湯常飲之有效。

    小兒水痘有似正痘,外候面紅唇赤,眼水如光,咳嗽噴嚏,涕唾稠粘,出時形如小豆,明如水泡,皮薄痂結(jié),中心圓暈,易出易壓,溫之則痂難落,而成爛瘡。切忌姜椒辣物,并沐浴冷水,犯之則姜疥水腫。方用飛滑石錢半,地骨皮五分,生甘草五分,金銀花一錢,赤芍藥一錢,荊芥穗五分,引用小麥?zhǔn)牧!?/p>

    小兒最多瘡瘍,方用金銀花一錢,生甘草五分,赤芍藥一錢,凈連翹一錢,細(xì)木通五分,引用燈芯十莖。

    小兒黃水瘡,方用 石膏、 龍骨、片松香、枯白礬各等分,共研細(xì)末,以雞蛋黃熬油,和前藥敷上。

    小兒白禿癩瘡,方用百草霜一兩,雄黃一兩,膽礬六錢,輕粉一錢,榆皮三錢,用鍛石窯內(nèi)燒紅流結(jié)土渣四兩,共為細(xì)末,豬膽汁調(diào)勻,俟剃頭后搽之極效。

    小兒疥瘡,但用苦參一兩,煎湯,滴入豬膽汁,乘熱遍身沐浴,內(nèi)亦以苦參一錢煎服,但苦參不宜常服,每日洗一次,亦可痊愈。

    小兒瘰 ,由肝膽二經(jīng)風(fēng)熱血燥而成,結(jié)若貫珠,多生于耳之前后,及頭項下至缺盆,及胸腋之側(cè)。初起如豆粒,漸如桃李,按之則動而微痛,宜速治不能久延,方用直僵蠶二兩,水洗三次,曬干炒枯,另用晚米二兩,炒熱并研末,細(xì)米糊為丸,以夏枯草煎湯送下,量兒大小與之。

    小兒湯火傷,方用生大黃末研極細(xì),再用豬板油熬汁候冷,成凍如膏,和大黃末搽之即愈。急則以香油菜油先搽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