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橄欖根

    拼音注音Gǎn Lǎn Gēn別名

    白欖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橄欖科植物橄欖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Pimela alba Lou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海拔的雜木林中,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橄欖 常綠喬木,高10-20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淡灰色,平滑;幼枝、葉柄及葉輪均被極短的柔毛,有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cm;小葉11-15,長圓狀披針形,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全緣,禿凈,網(wǎng)脈兩面均明顯,下面網(wǎng)脈上有小窩點,略粗糙。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與葉等長或略短;萼杯狀,3淺裂,稀5裂;花瓣3-5白色,芳香,長約為萼之2倍;雄蕊6,插生于環(huán)狀花盤外側(cè);雌蕊1,子房上位。核果卵形,長約3cm,初時黃綠色,后變黃白色,兩端銳尖。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祛風濕;舒筋絡(luò);利咽喉。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腳氣;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拼音注音Chǔ Shù Gēn別名谷樹子根(《本經(jīng)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出處《分類草藥性》來源為桑科植物構(gòu)樹的嫩根或根皮。9~10月采。性味①《重慶草藥》:“味甘,性微寒,無毒?!阿凇稄V西中草藥》:“味微......
  •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別名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濟總錄》),構(gòu)皮(《草木便方》)。出處《綱目》來源為桑科植物構(gòu)樹樹皮的韌皮部。性味①《藥性論》:“......
  • 《中藥大辭典》:楮皮間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別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樹汁、五金膠漆(《日華子本草》),構(gòu)膠、楮樹汁(《綱目》)。出處《本草經(jīng)集注》來源為??浦参飿?gòu)樹莖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匯言》:“味甘,氣平......
  • 《中藥大辭典》:楮莖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處《別錄》來源為桑種植物構(gòu)樹的樹枝。功能主治治風疹,目赤腫痛,小便不利。①《別錄》:“主癌疹癢,單煮洗浴?!阿凇毒V目》:“搗濃汁飲半升,治小便不通?!皬头街伪┏嘌弁?,磣澀者:嫩楮枝去葉,放地上火......
  • 《中藥大辭典》:樗葉拼音注音Chū Yè別名樗木葉(《唐本草》)出處《綱目》來源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葉。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綱目》:“苦,溫,有小毒?!肮δ苤髦巍短票静荨罚骸爸飨疮徑辏L疽。水煮葉汁用之?!罢洝吨兴幋筠o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