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傳染病》 治療

    (一)一般治療急性期應(yīng)臥床休息,腸道隔離至癥狀消失、大便連續(xù)3次查不到滋養(yǎng)體和包囊,加強營養(yǎng),必要時輸液或輸血。

    (二)病原治療

    1.不能口服者可靜脈滴注。注意本藥副作用:偶有惡心、頭昏、心悸,白細胞降低等。

    2.

    3.氯散糖酸酯(氯胺苯酯) 對輕型和包囊攜帶療效為80~90%,是安全有效的抗腸腔內(nèi)阿米巴藥物。0.5g每日3次,連服10日。

    4.吐根堿(鹽酸依米丁)對大滋養(yǎng)體有直接殺滅作用,能迅速控制急性痢疾癥狀和腸外并發(fā)癥,但對腸腔內(nèi)小滋養(yǎng)體和包囊無效。成人每日60mg或1mg/kg,深部肌肉注射,連用6日。因其對心臟、腎臟有副作用,現(xiàn)已少用。

    5.抗生素 巴龍霉素、土霉素均為0.5g,每日4次,7~10日為一療程,紅霉素0.3g,每日4次,5~10日一療程。

    6.中藥鴉膽子(苦參子)仁、白頭翁、大蒜等均可使用。

    (三)阿米巴肝膿腫的治療

    1.甲硝唑 0.4g,每日3次,炎癥期療程2~3周,膿腫期療程4周,膿腫小者可穿刺排膿。

    2.磷酸氯喹 0.5g,每日3次,2日后0.25g,每日3次,連用3周。用藥7天未見效可改他藥。

    3.肝穿刺排膿在用藥的同時也可穿刺排膿,膿腔較大者可在抽膿后注入土根堿30~60mg。抽出膿液應(yīng)作培養(yǎng),若繼發(fā)細菌感染,應(yīng)加用敏感抗生素。

更多中醫(yī)書籍